第 36 章节(1 / 2)
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向举国上下表明朱祁镇的行为的被迫性和正义性,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所以,没办法,即使知道于谦有功,这个恶名却也不得不让他背了。(此段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想通这些,万贞儿神情颓败,放开拉住朱见深的手:“殿下不用去了,这事儿就这样吧!”
明冬却不懂那么多,只是心有不平的道:“姑姑,难道于大人就那么……”
“不然能怎样?”万贞儿说得无力:“你我都是奴婢,这些都是朝廷的事,今后再也不要说了!”
说着,便带着朱见深去了书房。书房内,朱见深也同样发出疑问:“贞儿,你不是说于大人是好人吗?他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况且,这跟夺门有什么关系?”
万贞儿想着,这其中的关系朱见深早晚是要学的,不仅要学,还要会用,也就不避讳什么,耐心的将事情详细说给朱见深听。
听完后,朱见深一脸的沉默,见万贞儿不高兴,只好安慰万贞儿:“贞儿别忧心,等将来……我一定帮于大人平……”冤
最后一个字消失在万贞儿的掌心下,万贞儿死死的捂住朱见深的嘴,并告诫:“浚儿,有些事,即使是知道,即使打定了主意要去做,也绝不能表现或者说出来,否则,事情或许就会有变数,有时也可能会给自己招来麻烦知道吗?
为了达到目的,做任何事之前,都不要把自己的目的暴露出来,懂吗?”
直到朱见深眼中露出明了的情绪,万贞儿才放开朱见深,只是,万贞儿没想到,自己一手培养的这个孩子很聪明,把她教的东西都学以致用,甚至是对她!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推出崇文门外,在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终的结局——斩绝!(此段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这一天,万贞儿在东宫一直闷闷不乐,心中沉重,回想当年他出现在仁寿宫时的情景,想到当年只有他站出来说不能南迁,又想到,蒙古大军围城时,那些喊杀声还恐怖的回旋在耳际。
若说当年石亨还参与了守门,那么徐有贞呢?他在哪里?还有那些言官,他们都在哪里?躲在家中的被窝吧,或者,都收拾好了包袱,准备一旦城破就逃跑?当年的于谦又在哪里?守在最危险的地方!
如今呢?他们还有良心吗?
想到这些,万贞儿就痛心,自蒙古围城后,于谦便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如今却听到他是这般遭遇,心中突然就对朱祁镇不满了起来,就为了一个名声,明知道不该杀,却还是要下手,至于吗?
或许,女人不适合政治是有道理的,至少,她万贞儿做不到这么决,做不到忘恩负义!
晚膳过后,万贞儿依旧心情沉闷,服侍朱见深睡下后,才出寝殿不久便见几个小太监和小宫女都围在一起,走近了才看清,各个的眼圈都红红的,万贞儿不由得问道:“出什么事了?”
明冬一脸哭像的说道:“姑姑,今天侍卫去于大人家抄家了!”
明夏补充道:“据说什么也抄不出!于大人家穷得很!”
“……”穷得很,于谦那么大的官,却穷得很!万贞儿笑得心痛,朱祁镇啊朱祁镇,你可知道,你杀的不仅是功臣,还是一个清廉之臣!
万贞儿还在恍惚,林婉玉从远处走来喝道:“都闲着没事做吗?前朝的事是奴婢们该说的吗?还不都散了!”
众人知道林婉玉与万贞儿关系非一般,都惧怕的散了。林婉玉这才看着万贞儿:“贞儿……”
“婉玉,你不用劝我,我都知道,你是不想我伤神。”万贞儿整理好情绪:“只是为一个英雄的陨落感到惋惜罢了,你放心,再不会了。”
林婉玉这才放心的点头:“要我说,贞儿你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管闲事了,咱们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那些闲工夫!”
万贞儿笑笑却没说话,或许吧,只是,生命中遇到的那些人,经历的那些事,可能做到无动于衷?再看看林婉玉,神情僵硬,眼眶也有可疑的红,相信她也是为于大人的死感到惋惜的吧,只是不想自己伤神罢了。
42梦离消逝(大大改)
作者有话要说:
顶锅盖,风筝设想出这个人时就已经想好了结局......只是, 风筝也没想到,自己会写着写着就喜欢上他了,但是,剧情需要,结局还是不改了......
然后,此章有伏笔,也有漏洞,希望亲们看到伏笔,看不到漏洞.......
PS2:看到评论说最近几章跳跃性太快了,尤其这章,所以风筝改一些内容,写着小改的是改动不打,大改的是增加了许多内容,以免情节太快而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