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22章 墨线刺绣

第422章 墨线刺绣(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星槎号手工坊,空气里浮动着桑根的清苦与敦煌壁画的矿物颜料味。

阿昭跪坐在织机前,指尖抚过机杼上的纳米丝线——这些丝线不是普通纤维,是昨夜墨子意识体凝结成的“量子赠礼”:每根丝线都泛着淡青色的光,像揉碎的星子,仔细看能看到里面流转的《墨经》文字:“兼爱”“非攻”“尚同”。织机的机架是用星槎号废弃舱壁改造的,上面刻着敦煌飞天的飘带纹路,机杼摆动时,发出的嗡鸣混着若有若无的《清商调》,像在和千年前的织娘对话。

“阿昭,这丝线…真是墨先生的‘兼爱’?”周伯年端着粗陶茶盏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盯着丝线里的文字眯眼,“他说…这是把‘兼相爱’的道理,编成了能摸得到的记忆?”

阿昭点头,指尖轻轻拨动机杼。丝线从梭子里穿出,在鼎身的星图上织出第一针:“墨先生说,之前咱们争鼎纹,是把‘认同’变成了‘抢地盘’。现在要用‘兼爱’的丝线,把汉人的鼎、高丽的莲,缝成一个家。”

旁边的高丽裔女工匠朴智秀立刻举起缠枝莲纹的绣样:“我奶奶教过我‘缠枝绕鼎’的针法!把咱们的莲纹,缠在九鼎的腿上好不好?”

“要!”阿昭眼睛亮得像星子,“墨线是‘兼爱’,咱们的手艺是‘融合’,加起来就是‘天下大同’的刺绣!”

手工坊里热闹起来。女工匠们围坐在织机旁,有的攥着丝线穿针,有的趴在星图上比对纹样,还有的捧着陶碗吃桂花糕——甜香混着桑根味,像把中原的秋与高丽的夏,揉成了一团。林语站在门口,看着她们的笑脸,想起421章鼎腹的星图:原来最锋利的文明矛盾,到最后,都是女人的针线给缝起来的。

诸葛青阳的虚影飘进来,盲眼蒙着薄纱,却能“看”到每根丝线的震颤:“墨子把《墨经》的条款转成了量子态,是想让‘兼爱’从竹简,变成能暖到心里的东西。”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丝线,淡青色的光里,浮现出杏坛讲学的画面——墨子捧着竹简,弟子们围坐,听“兼相爱,交相利”。

“开始了!”阿昭喊了一声,梭子“唰”地穿过星图。量子丝线在九鼎纹与缠枝纹间穿梭,每织一针,丝线里的文字就亮一分:九鼎的兽面不再龇牙,缠枝的莲花不再蜷缩,它们像被丝线“吻”过,慢慢长在一起——九只小鼎托着一朵莲花,莲花花瓣里藏着高丽新罗王的王冠,鼎足刻着中原周天子的冕旒。

“看!”朴智秀突然指着鼎身,“丝线过九鼎纹的时候,青铜在冒金点儿!”

众人凑过去。只见丝线擦过的地方,青铜表面渗出淡金色液体,凝结成一颗颗黍粒——《诗经·七月》的谷物,每粒都刻着“黍稷重穋,禾麻菽麦”。黍粒落在鼎底,发出极轻的“噼啪”声,像种子拱破泥土。

“是金书媛的《诗经》!”诸葛青阳的声音软下来,“她把‘饥者得食’的温柔,缝进了‘兼爱’里。”

阿昭的手指被丝线勒出红痕,却不肯停:“我奶奶说,七夕穿针不是乞巧,是盼‘针脚里藏着平安’。现在我们是在给文明的针脚,缝‘不吵架’的符。”

她的额头渗出汗,却笑得像朵绽放的莲。量子丝线里的《墨经》文字越亮,最后化作淡青色光雾,裹住整个鼎身。鼎腹的星图开始旋转,《天符经》的星轨与《禹贡》九州地图重合,连星子都变成了飘着的黍粒。

“成了!”阿昭长出一口气,梭子退出来。织机停了,鼎身的刺绣也完成了——那是一幅巨大的“兼爱图”:九鼎托着莲花,莲花里是各族群的笑脸,边缘是敦煌飞天的飘带,飘带上绣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女工匠们欢呼着围过去。朴智秀抱着阿昭哭:“我从来没想过,高丽的莲能和中原的鼎,变成这样的家…”

周伯年抹着眼泪笑:“这才是咱们的星槎号…不是漂着的船,是扎了根的树。”

林语走过去,指尖碰到刺绣上的黍粒。眼前突然浮现金书媛的画面:她在实验室里捏着桑木纤维,说“要让文明像桑树一样”;她把纤维塞进林语手心,指甲盖里还沾着星舰土壤的灰。

“墨先生的丝线…”她轻声说,“是把‘兼爱’,变成了能摸到的温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