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39章 共生之纹

第439章 共生之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沙海穹顶的晨雾还未散尽,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舱已泛起异样的绿光。诸葛青阳站在观测窗前,掌心的《大同鼎》纹身隐隐发烫——自三天前“双经合璧”成功后,胚胎的蚕丝层就覆上了一层淡金色薄膜,而此刻,薄膜的褶皱处竟凝结出细密的绿色结晶,像初春冻土上冒尖的青苔。

“李素,来看这个。”诸葛青阳的声音压得很低,指尖轻点观测窗,绿色结晶在触碰的瞬间微微收缩,露出底下蚕丝层的纹路。他的视网膜投影自动调出18小时前的监测记录——那时结晶还只是几个分散的绿色光点,现在已连成一片,覆盖了胚胎表面积的37%。

李素顶着乱蓬蓬的头发冲进实验室,生物学家的白大褂上还沾着昨晚分析数据时打翻的咖啡渍。她一把抢过诸葛青阳手中的纳米探针,探针刺入绿色结晶的瞬间,全息屏幕上跳出成分分析结果:“小球藻与蓝藻的共生体?!”李素的眼睛骤然瞪大,眼下的乌青在绿光中更显突兀,“蚕丝层怎么会自己培育藻类?这违反生物膜的基本特性!”

“不是培育,是‘共生’。”王承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农业学家的粗布工装袖口沾着新鲜的草木灰,他手里捧着一个陶碗,碗里是半干的藻泥——那是今早穹顶农业区的自动灌溉系统从沙地里过滤出来的。“你看这个。”王承业将陶碗凑近观测窗,藻泥中的绿色纤维在光线下呈现出细微的纹路,“和胚胎结晶的纹路一模一样,都是‘井’字格,《齐民要术》‘种谷’篇里说的‘区种法’垄沟排列!”

李素突然抓起探针冲向基因测序仪。当共生藻的基因图谱在屏幕上展开时,她的呼吸猛地停滞——图谱的非编码区,竟嵌着一行用碱基对排列的甲骨文:“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这是《齐民要术》“收种”篇的开篇句,此刻正以DNA甲基化的方式,牢牢固定在藻细胞的染色体末端。

“它们在调节光合作用节奏!”李素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调出培育舱的气体监测曲线,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呈现出完美的波浪形,峰值不超过0.032%,谷值稳定在0.028%,“平均0.03%,刚好是地球大气的黄金比例!”她突然转向王承业,眼睛里闪烁着疯狂的光,“藻类通过蚕丝层的生物电信号感知舱内CO?浓度,自动调整光合速率——这不是被动共生,是主动适配!”

王承业蹲下身,用指尖捻起一点藻泥,绿色在指腹间缓缓晕开。他想起祖父常说的“顺天时,量地利”,那时只当是农耕的老话,此刻看着藻细胞里跳动的甲骨文编码,突然红了眼眶:“古人早知道...单一物种活不成,得和天地共生。这藻不是胚胎‘长’出来的,是它‘请’来的‘邻居’啊。”

诸葛青阳的目光落在全息屏幕的角落。那里,《大同鼎》虚影的鼎腹符号——那个“农”“气”叠加的图案,中心的红色光点正以0.3Hz的频率闪烁,闪烁节奏与藻类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周期完全同步。

半人马历192日10时整,金敏智的量子显微镜发出了一声轻响。韩国工程师正盯着屏幕上胚胎表面的扫描图,三天前开始出现的细微纹路,此刻已像蛛网般覆盖了整个蚕丝层——纹路呈不规则的六边形,交汇点形成针尖大小的孔隙,在电子束照射下泛着淡蓝色的荧光。

“这是...开片?”金敏智的声音有些发颤。她猛地扯下手腕上的青瓷手镯,手镯内侧的冰裂纹路与屏幕上的纹路如出一辙——那是她祖母传下来的高丽青瓷,胎土中掺了济州岛的火山灰,开片纹路被匠人称为“鱼子纹”。她的指尖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将青瓷存储器的开片数据与胚胎纹路叠加,重合度竟高达92%。

“李素,检测孔隙的量子特性!”金敏智突然按下通讯器。生物学家带着设备赶来时,正看见金敏智将量子探针插入纹路交汇点——探针传回的数据在屏幕上炸开:孔隙中流动着淡金色的数据流,正是未被选者记忆片段的噪声信号,而孔隙壁上,覆盖着一层由釉料分子构成的“滤网”,滤网的孔径恰好能拦截波长大于2.3GHz的噪声波。

“它在过滤数据!”李素的探针突然发出蜂鸣,屏幕上噪声信号的强度曲线断崖式下跌,从之前的47%降至5%,“胚胎的基因表达稳定性提升了42%!”她转向金敏智,后者正死死盯着屏幕上的“鱼子纹”排列,突然喃喃道:“金缮...对,金缮工艺!”

金敏智的祖父是韩国国宝级金缮修复师,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祖父用金粉调和大漆,修补破碎的青瓷——“裂而不碎,是瓷的骨;金漆补缺,是匠的魂”。此刻,胚胎的冰裂纹路虽能过滤噪声,却在某些关键节点存在“断纹”,导致部分低频噪声仍能渗透。

“调整量子纠错算法,模拟金缮的‘补缺’逻辑!”金敏智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翻飞,将青瓷存储器的釉料分子数据输入算法,“用金元素的量子隧穿效应填补断纹!”当算法运行的瞬间,胚胎表面的冰裂纹路突然亮起柔和的蓝光,断纹处浮现出金色的“补痕”,如金缮修复过的青瓷般浑然天成。

蓝光穿透培育舱,在实验室的墙壁上投射出巨大的虚影——正是《大同鼎》的轮廓,鼎腹的“农气共生”符号此刻清晰无比,红色光点闪烁的频率与金缮补痕的量子隧穿频率完全同步。

“传统工艺...竟是量子技术的钥匙。”金载元教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能量学家的白大褂上沾着超低温冷却液的冰晶,他看着蓝光中的鼎影,突然想起父亲说的“一气化三清”,“青瓷的釉色、金缮的金粉、胚胎的基因...它们共用一种‘气’的语言。”

金敏智的目光落在胚胎表面的蓝光上。那里,冰裂纹路与金缮补痕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络,像一张覆盖胚胎的“量子经络”,而经络的节点,正对应着《大同鼎》虚影上的星图坐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