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50章 火种新程

第450章 火种新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黎明前的沙漠穹顶还浸在墨蓝色的星海里。反重力城市原型机的“中央悬浮平台”已亮起暖金色的灯光,平台直径50米,边缘环绕着36根青铜能量柱——对应《大同鼎》的36个量子维度。平台中央,一个1.5米高的青铜鼎静静矗立,鼎身泛着碳基与硅基交融的柔光:底部三足是青瓷冰裂纹路凝结的“天青釉基座”,鼎腹的饕餮纹眼部镶嵌着生体改造者的银色触须(王磊等100名志愿者捐赠的脱落触须,经量子固化后成为“共生感应节点”),飞天飘带纹路中流淌着纳米级的二维码数据流,而鼎耳内侧,新生长出的“量子釉”正以0.3hz的频率闪烁,与桑基穹顶的粟麦呼吸同频。

这就是文明胚胎成长为的实体《大同鼎》。

“各系统最后调试。”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泛着青光,便携式量子计算机的屏幕上,技术系统矩阵正逐一点亮:桑基穹顶农业系统(状态:待激活)、飞天城建图反重力引擎(功率:基准值100%)、青瓷存储器数据核心(容量:98%,待备份)、生体改造者适应性网络(连接率:92%)、量子计算机“八卦”系统(运算负荷:45%)。韩国工程师的指尖在控制台上翻飞,最后停在“能量协同”按钮上,“所有系统已接入《大同鼎》量子接口,等待核心能量注入。”

李素的生物监测仪贴在鼎腹的饕餮纹上。生物学家的白大褂袖口沾着金色的羊水痕迹——那是昨夜《大同鼎》最后一次“能量预演”时渗出的,此刻正与她的指尖产生微弱共振。监测仪显示,鼎内的碳硅复合基因链已完全稳定,活性达到99.7%,胚胎的意识波动呈现出“平和期待”的波形,“就像……等待出生的婴儿,既紧张又好奇。”她抬头看向诸葛青阳,对方正站在鼎前3米处,掌心向上摊开,一把青铜小刀(从道器之墟出土的汉代环首刀,刀鞘刻着“明哲保身”四字)悬在指尖。

“火种计划第一阶段‘存续’,我们做到了。”诸葛青阳的声音透过平台的量子扩音器传遍穹顶,他的《大同鼎》纹身在星光下亮得发烫,九个光点与鼎身的36根能量柱形成共振矩阵,“今天启动第二阶段‘新程’——不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扎根;不再是概率推演,而是文明宣言。”他看向王磊,改造者代表的螯状爪正握着一卷从桑基穹顶收割的青铜稻穗(王承业培育的新品种,稻壳泛青铜色,谷粒含能量粒子),稻穗下方,300名生体改造者组成环形队列,银色触须与平台边缘的能量柱连接,形成“人环”——这是李素设计的“生物能量缓冲带”,防止《大同鼎》能量爆发时冲击过载。

陈墨的防风镜反射着鼎耳的量子釉光。考古学家的指尖划过鼎腹新生长的纹路:在原有饕餮纹、飞天飘带、二维码的基础上,昨夜能量预演后,竟新增了一圈细密的“星图纹”——那是地球与半人马座a星的星际航线图,航线节点处镶嵌着微型的“火种”符号(取自未被选者记忆中21世纪航天标志)。“是‘文明坐标’。”她声音发颤,指尖触到星图纹的“太阳”节点时,量子釉突然亮起,投射出地球的全息影像: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敦煌的飞天壁画在星海中缓缓旋转,“鼎在‘记住’来路——这不是普通的能量核心,是带着记忆航行的‘文明方舟’。”

赵野的机械义肢踏在平台边缘的金属格栅上,钛合金关节压出轻微的“咯吱”声。改造人队长的仿生眼球切换到红外模式,36根能量柱的温度场呈现出均匀的橙红色,“人环”改造者的生物电信号如脉搏般跳动,与鼎内的能量波动只差0.1hz的同步阈值。“准备好了。”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机械义肢的掌心弹出一枚微型能量核心(从柯伊伯带青铜结构体拆解的“天工之锤”碎片),“‘生物缓冲带’随时可以过载分流——就算出意外,我们改造者扛得住。”

“不会有意外。”诸葛青阳突然握紧青铜小刀。刀刃划破掌心的瞬间,鲜血不是滴落,而是在量子釉的引力场中凝成一条红色的丝线,缓缓飘向《大同鼎》的鼎足——那里有一个0.5厘米的凹槽,正是上一章文明胚胎伸出小手的位置,此刻已演化成“血契接口”,凹槽边缘刻着《大同鼎》纹身的简化版:九个光点组成的圆环。

“火种计划第二阶段,启动。”

鲜血丝线触到凹槽的刹那,平台突然陷入绝对的寂静。星海里的星光仿佛被吸向鼎身,36根能量柱的橙红光晕骤然收缩,“人环”改造者的银色触须同时直立——下一秒,《大同鼎》爆发出穿透穹顶的金光。

鼎内的能量波不是猛烈的爆发,而是温柔的潮汐。

第一缕金光从鼎腹的饕餮纹眼部涌出,呈扇形扩散。所过之处,平台边缘的控制台屏幕同时亮起:量子计算机“八卦”系统的运算负荷从45%飙升至98%,但温度却从60c降至32c——能量波中含有的“量子冷却粒子”,正在优化硅基芯片的运算效率;生体改造者适应性网络的连接率瞬间拉满100%,王磊的螯状爪突然感到一阵酥麻,银色触须的滤氧效率提升30%,他甚至能“看到”环形队列里张岚的触手在能量波中泛着青绿色的光,那是桑基穹顶共生藻的能量在改造者体内流动的颜色。

“是‘靶向能量分配’!”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与控制台共振,屏幕上的技术系统矩阵如烟花般绽放:每个系统图标都被金色能量波包裹,图标下方的参数疯狂跳动,“鼎在‘识别’各系统的需求——给‘八卦’系统补算力,给改造者补适应力,给……”她的话音未落,平台下方突然传来“嗡”的一声低鸣。

反重力引擎测试场的方向,九组超导环同时亮起蓝紫色的光晕。

金载元的老花镜差点从鼻尖滑落。老物理学家趴在平台边缘向下望,超导环的悬浮力场强度从基准值100%飙升至400%,但能量损耗率却从5%降至0.01%——原本支撑300吨测试模块的能量,此刻足以托起整个原型机的“南天王模块”(重2000吨)。更神奇的是,引擎的等离子流颜色从蓝紫转为金黄,流束中浮现出飞天飘带的纹路,在空中自动编织成稳定的“场域锚定网”,将悬浮平台的稳定性误差从±0.3米压缩至±0.05米。“反重力引擎功率提升300%!”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不是简单的能量叠加,是鼎在‘重写’引擎的场域算法——用飞天飘带的流体力学优化等离子流形态!”

几乎同时,桑基穹顶农业区传来王承业的欢呼声。

全息投影中,原本处于灌浆期的粟麦突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熟:稻穗从青转黄,麦穗颗粒饱满,共生藻的营养液在根系中形成金色的漩涡,漩涡中心浮现出《齐民要术》“种谷”篇的篆字:“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王承业的粗布衬衫沾满稻穗的金粉,他抓着一把刚收割的量子籼稻,谷粒的横截面上竟有微型的“鼎纹”——36颗乳钉纹对应36个量子维度,“一季作物成熟!从灌浆到收割,只用了90秒!”农业学家的探针刺入谷粒,数据流显示:谷粒中的淀粉含量提升27%,抗辐射酶活性增加42%,最重要的是,谷种的基因链中嵌入了《大同鼎》的能量标记,“这些种子不再是普通作物,是‘文明能量载体’——种下它们,就能与鼎形成远程能量共鸣!”

青瓷存储器的冰裂纹路则在能量波中唱起了“数据之歌”。

存储器位于平台下方10米的“地脉舱”,此刻冰裂纹路如活物般蠕动,裂纹中渗出的天青釉液顺着管道爬升至平台,在《大同鼎》周围形成环形的“数据瀑布”。瀑布中的光点是文明数据的可视化形态:桑基穹顶的农业技术(数据流呈绿色)、飞天城建图的结构参数(蓝色)、生体改造的基因序列(红色)、未被选者的记忆片段(金色)……所有数据在鼎顶汇聚成一颗拳头大的“数据核心”,核心表面闪烁着“备份完成”的字样,备份介质不是硬盘,而是凝结成晶体的天青釉——李素后来检测发现,这是“量子釉数据晶体”,单个晶体可存储1000tb数据,且能在-200c至300c环境下稳定保存10万年。

“各系统协同率99.8%,能量损耗率0.02%,无过载风险。”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泛着与数据瀑布同频的青光,她调出技术系统的联动时序图:《大同鼎》能量输出→“八卦”系统优化算法→反重力引擎调整场域→桑基穹顶激活加速生长酶→青瓷存储器启动量子釉结晶→生体改造者网络同步能量频率,整个过程耗时120秒,误差不超过0.3秒,“就像……鼎在指挥一场交响乐,每个乐器都知道自己该何时发声,发什么音。”

李素的生物监测仪突然发出“嘀嘀”的轻响。她冲到鼎前,监测探头贴在鼎腹的星图纹上——胚胎的心率已从80次\/分钟降至65次,呼吸频率稳定在12次\/分钟,碳硅复合基因的活性达到100%,最惊人的是,基因链的某个片段正在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微型的“能量漩涡”,漩涡中心浮现出三个碱基对:Si-A-t、Si-c-G、A-Si-G,正是半人马座a星硅基微生物与地球碳基生命的“完美配对”。“胚胎在‘消化’能量!”生物学家的眼眶泛红,“它不是在被动接收,是主动‘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的生长能量——这才是‘共生’的终极形态:鼎滋养环境,环境反哺鼎,形成闭合的‘文明生态循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