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杨赐出到长安,还带着一群太学累赘(1 / 2)
几天后。
长安。
雨丝如绢丝般轻拂过窗,屋檐下挂着串串水晶似的雨珠,坠落时溅起细碎的水花,像撒了一把透明的碎钻在青石板上。
杨赐带着一群太学学生来到了长安,望向城门的长安二字,心里泛起了莲花。
大汉两京之一的长安,如今因为刘宏在此,又反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一名太学学生,看到风尘仆仆的杨赐,脸色尽显劳碌,关怀的询问道:“老师,我们先去驿站休息片刻,再去未央宫拜见陛下吧。”
杨赐依旧抬着头,望向高大城门上的长安二字,过了一会缓缓开口道:“无碍,我们先去未央宫拜见陛下。”
看到杨赐的固执,一众太学生也没有再坚持,便跟随着杨赐前往未央宫。
杨赐虽然不愿意放弃士族权利,但也是心系大汉,又满戴四世三公的荣耀,自是跟那群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士人不一样。
他来长安所带的虽都为士族子弟,但同时也是才能卓越之辈,而且还特意的筛选了一些目的不明确的家族,比如袁家,颍川荀家等。
虽然这两大家族族内嫡系均不需要在太学学习,就可积累名望,但普通地位的家族子弟还是会进入太学镀镀金,来为家族增加一些名望。
杨赐带着一众弟子,走在被雨水清洗过的长安的大街上,环顾四望,他看到雨中急匆匆前行的路人,看到商铺中等待客人的伙计,看到在屋檐下玩耍雨水的孩子。
在这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宁静,他想到,这种宁静的面色,要是出现在大汉的每一州,每一郡,每一个汉人的脸庞上该多好。
他的愿望,是想看到那如文景,明章,一样的盛世。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时间看到了。
杨赐!这是一位清醒的老者,在大厦将倾时徒劳地修补梁柱,最终会随旧秩序一同湮没。
而刘宏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成为治世皇帝。反而是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血腥之路,来重塑大汉!
杨赐带领着一众太学的子弟,几经辗转,穿过层层叠叠的街道,来到了未央宫前。
看着辉煌无比的宫殿,却略显沧桑,他知道这沧桑,并不是未央宫折射出来的,而是如今的大汉透过未央宫折射出来的。
杨赐刚到宫门处,杨彪就快步迎了上来,行了一礼,开口道:“父亲,一路可还安好?”
杨赐听到儿子的问候,略微颔首,苍老的面庞,带着风尘仆仆的劳碌,缓缓开口道:“走吧,前去一同拜见陛下。”
杨彪带着杨赐一行人,穿过未央宫门,行过廊道,来到了一处偏殿房门前,拱了拱手,对着守卫士兵,行了一礼,开口道:“劳烦通报,太常和一众太学学子前来拜见陛下。”
“稍等片刻。”守卫士兵,回应后,便快步前去向刘宏通报。
片刻后,士兵返回,并对杨彪和杨赐及一众太学生,行了一礼道:“陛下召见,诸位请。”
一行人走进大殿中,只见刘宏坐在主位上,身边还站着一个壮汉,样子狰狞凶狠,同时也彰显出,这汉子的武力出众。
这名汉子,就是宿卫中郎将典韦,而在典韦的下方,还站着一队,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的兵卒,这些兵卒都是宿卫亲兵,在保护着刘宏。
这个壮汉和成队的士兵与古香古色的大殿,显得格格不入,没有温馨,只有威严和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