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再议不迟(1 / 2)
如此方能规范标准,避免技术流散。”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静。
这几乎是明目张胆地想要摘桃子,将水泥的掌控权从姜淮手中剥离。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姜淮身上。
姜淮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方才缓缓抬头。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郎中脸上,语气不卑不亢:
“赵大人所虑,确有道理。推广之事,确需谨慎。”他先肯定了对方,随即话锋一转,“然,陛下‘尽快推广’之旨意亦不可违。黄河水患不等人,百姓疾苦不等人。”
他转而面向孟尚书和众人,条理清晰地陈述:“下官以为,当分步实施,急缓有序。其一,立即扩大京郊窑厂产能,此事下官已有初步方案,成本核算亦可细化呈报。
其二,于直隶、河南、山东各择一紧要河工段,设立‘水泥推广司’,直属工部,负责本地水泥应用、匠役培训及质量监督。
其三,由下官牵头,联合都水司、虞衡司诸位同僚,即刻编纂《水泥制造与应用则例》,制定统一标准,下发各地遵行。”
他不仅接下了所有难题,还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并且明确要求主导权,牵头编纂则例。
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开其他部门,联合都水司、虞衡司,,显得既有担当,又懂进退。
最后,他看向那位提议“收归部堂”的官员,淡然道:“至于设专司统一管理,下官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水泥之法仍在不断完善,京外推广亦需摸索经验。此时贸然设司,易生臃滞,反不利于推广实效。待日后推广开来,成效卓着,再议不迟。”
他句句以“实效”和“圣意”为依归,让人难以反驳。
孟尚书听完,微微颔首,显然更倾向于姜淮积极主动的方案:“嗯,姜大人所言,颇为稳妥。便依此议。
扩大生产、编纂则例之事,由姜大人主理,各部协同。
各地推广司人选,由姜大人与都水司、虞衡司会商后拟定,报部堂决定。务求实效,不得延误!”
“下官遵命!”姜淮立刻拱手领命。
赵郎中等人见状,也只得跟着应声,但脸色都不太自然。他们知道,在这场无形的交锋中,姜淮再次占据了主动。
皇帝的支持、成功的实效,以及他本人清晰的目标和执行力,构成了一道难以撼动的壁垒。
会议散去,姜淮被几位真正关心实务的官员围住,商讨细节。而赵郎中等人则默默离开,眼神交汇间,自有盘算。
姜淮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推广之路,每一步都会触及原有的利益格局,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
但他毫无惧色,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冷静。他握有最有力的武器,皇帝的信任和水泥本身的价值。
他快步走回自己的值房,案头上,已经堆满了等待他处理的文书:京郊窑厂的扩建图纸、各地请求技术支援的公文、编纂则例的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