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急务疏(1 / 2)
工部失色, 问及军械储备,工部官员更是面如死灰,各地卫所武库空虚,刀甲朽坏、火器堪用者十不存三的实情,在此刻再也无法掩盖。
战报与朝堂的混乱消息,通过驿站和私人渠道,也飞速传到了正在病榻上勉力支撑的姜淮耳中。
彼时,他刚服过药,正听着子侄汇报流民安置的进展。当听到“抚顺陷落”、“张总兵殉国”、“辽饷无着”时,姜淮猛地睁大眼睛。
“先生!”仆役惊慌上前。
姜淮推开搀扶的手,用袖口狠狠擦去嘴角的血迹,眼中尽是痛楚与一种“果然如此”的悲凉。他挣扎着想要下床,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备纸笔!快!”
他早知道边军空虚,早知道财政濒危,早知道工备废弛!他这些年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抗争,就是想避免这样的局面!可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来得如此迅猛,如此惨烈!
不顾病体沉重,姜淮倚在榻上,点燃烛火,彻夜疾书。他不再仅仅是那个赈济灾民的地方贤达,而是变回了那个曾执掌帝国钱粮、洞察时弊的户部老臣。
这一次,他直接上书皇帝,奏章内容已远超寻常臣子的范畴。
直言弊政,他痛陈辽东之败,非一日之寒,乃是军制败坏、财政空虚、吏治腐化积重难返的必然恶果!字字如刀,将朝堂诸公不愿面对的真相血淋淋地揭开。
献策应急, 他提出紧急应对之策,立即启用他在漕运改革中预备的“海运”通道,绕开效率低下的内河漕运,由东南直运粮秣至辽东沿海。
动员东南海商,以未来盐引、贸易特许为质,借调其船只、垫付粮款;严令各省清查库银,将所有非紧急款项暂缓,全力保障军需。
警告危机, 他强烈警告,绝不可轻易在全国加征“辽饷”!他指出,黄河水患刚过,民生已极度凋敝,若再行加派,无异于官逼民反,恐生内乱,届时内外交困,国事将不可收拾!
荐贤任能,他以身家性命担保,举荐数位他了解、确有实干之才且通晓军务的官员,如他在户部时的得力下属周墨安等,,请求皇帝不拘一格,委以重任。
这封奏章,是他用生命最后力气发出的呐喊,融合了他对财政、军事、吏治的全部洞察与忧思。
奏章发出后,姜淮深知远水难解近渴。他强撑病体,做出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决定。他召集长老与江南几位素有威望、且与他交厚的士绅商贾。
他指着榻前一个上了锁的铁箱,对众人道,“此中,是我姜淮积蓄,及我俸禄、赏赐所余,共计白银八万两,地契部分。
今日,尽数捐出,充作军资!请诸位做个见证,并望诸位念在江山社稷、华夏衣冠的份上,慷慨解囊,助朝廷渡过此难关!”
此举,震撼了所有人。这是真正的毁家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