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直指核心(1 / 2)
奢华无度:李修远之母寿宴,收受贺礼价值不下十万两;“退思园”工程,耗银逾八万两,其中近半款项来自各项工程的“节省款”和“特别经费”。
官场勾连:李修远与两淮盐运使、漕运衙门某分司主事过往甚密,其子更与京城某位权势煊赫的郡王府结亲。
关键证据,直指核心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一位冒着风险前来密告的江南粮仓小吏,通过姜淮在南疆建立的秘密渠道联系上。他带来了一本暗账,里面清晰记录了:
去年“平抑粮价”时,官府实际收购的粮食数量与上报数量之间的巨大差额。
这些“消失”的粮食,如何通过漕运的“损耗”指标和盐商的“运输”渠道,被分批运出,最终变现。
变现后的银两,除了进入李修远等人的私囊,更有相当一部分,以“炭敬”、“冰敬”、“节敬”等名目,流向了京城多位部院高官乃至个别阁臣的府邸!
这条贪腐链条,从地方到中枢,从农业到漕运、盐业,盘根错节,已然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络。
李修远,或许只是这个网络在江南的代理人之一。
朝中暗流,警告已至
就在姜淮紧锣密鼓收集证据时,朝中的暗流也开始涌动。
先是某位素与李修远交好的御史,在朝会上隐晦地提出“东南乃赋税重地,当以稳定为上,不宜苛责边臣,寒了办事人的心”。
随后,一位与郡王府关系密切的官员,在一次阁臣小聚时,看似无意地对姜淮提及:“听闻姜大人近日关注江南?
李抚台可是个能员,每年漕粮、盐课,从未延误。些许小节,瑕不掩瑜嘛。” 言语间的回护与施压之意,昭然若揭。
权衡决断,准备亮剑
面对确凿的证据和来自朝中的压力,姜淮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知道,此案一旦揭开,必将引发朝堂大地震,其阻力将远超南疆。对手的能量,遍布地方与中枢,根深蒂固。
但他更清楚,若对此等蠹国害民之举视而不见,则国法何在?民心何存?帝国财政的深渊,正是由这无数个“江南亏空”累积而成!
他走到案前,缓缓铺开一本空白的奏章。是继续隐忍,收集更多证据?还是果断亮剑,打破这看似平静的僵局?
他的目光扫过那本来自江南的暗账,脑海中浮现出南疆百姓拿到补偿时感激的眼神,以及可能正在江南饥寒交迫的真正灾民。
终于,他提起笔,蘸饱了墨。
他选择了亮剑。不仅要参劾李修远,更要借此机会,敲山震虎,将调查的矛头,引向那更深、更黑暗的中枢利益网络!
这一次,他要挑战的,将是整个帝国官场最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
一场比南疆更为凶险、也更为波澜壮阔的朝堂风暴,即将由他亲手点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