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万民学子(2 / 2)
那身影大步流星踏上丹陛,正是玄菟郡郡守杨帆,他字承平。此刻杨帆掀开染着征尘的披风,露出里面浆洗得发白的锦袍,靴底的泥渍在金砖上拓出深浅不一的印记:“从青州到辽东,渡渤海时遇上三次风暴,绕行乐浪郡又遭大雨,总算没辜负诸位先生的嘱托。” 他从怀中掏出卷羊皮账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学子的籍贯、年岁与专长,“颍川学子三百二十六人,多通经史;南阳学子五百一十四人,擅长算学;还有……”
“别念了!” 郭嘉突然抓住杨帆的手腕,酒气混着兴奋的喘息喷在对方脸上,“承平,快带我们去看看!” 他拽着杨帆就往殿外跑,玄端礼服的前襟扫过案几,打翻的酒壶在绢帛上洇出大片深色痕迹。
戏志才笑着摇摇头,弯腰拾起地上的算筹:“奉孝还是这般急性子。” 他转头对沮授拱手,“公与先生,我们也过去看看?”
沮授抚着胡须颔首,目光里满是欣慰:“自太祖定辽东以来,苦于教化不兴久矣。这些学子,便是播撒文明的火种啊。” 他拾起身旁的拐杖,金属包头敲击地面发出笃笃声响,“走吧,让老夫也瞧瞧这些栋梁之材。”
徐庶早已站在殿外的白玉阶上,望着广场上列队的学子们。那些年轻的面孔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活,有人捧着竹简低声诵读,有人好奇地打量着巍峨的宫殿,还有人正用树枝在地上演算着什么。
“元直快看!” 郭嘉指着队伍前排的少年,“那小子算的圆周率,竟比《九章算术》里的还精确!”
戏志才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少年正专注地在沙地上画着圆,手指在数字间飞快地跳动。他不由得赞叹:“这般年纪便有如此造诣,将来必成大器。把他派去辽东郡的算学馆再好不过,那里正缺这样的人才教导百姓丈量土地、计算收成。”
沮授走到一位正在默写《诗经》的少女面前,见她字迹娟秀却不失风骨,忍不住点头称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姑娘不仅容貌秀丽,字里行间更有君子之风啊。”
少女闻言脸颊微红,放下笔盈盈一拜:“晚生蔡文姬,见过先生。家父常教诲,女子亦当有济世之心,故不远千里而来。”
“好一个济世之心!” 徐庶抚掌赞叹,“姑娘可知,我等正欲将诸位分派到高句丽各县城中,传播知识,教化百姓?”
蔡文姬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晚生愿往最偏远的县城去!听闻乐浪郡多有蛮夷杂居,正需教化普及。”
郭嘉闻言大笑:“好!有胆识!便依你所言,派你去乐浪郡!” 他转头对众人道,“诸位听见了吗?这便是我们要的学子!有这份担当,何愁高句丽不兴?乐浪郡的郡守是个粗人,正需要文姬姑娘这样知书达理的人去辅佐,既能教当地孩童读书识字,又能帮郡守处理一些文书工作。”
广场上的学子们纷纷响应,一时间呼声雷动。有人愿往辽东郡教授农耕之术,说那里土壤肥沃,若能将中原的耕作技巧传授给当地百姓,定能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