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赴三韩建造船厂(二)(1 / 2)
辰韩首领盯着那些货物,喉结滚动了几下。他身后的武士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的目光已经黏在那些铁刀上。这些部落虽能冶炼铁矿,但锻造工艺远不及大汉,一把上好的环首刀能换十张貂皮。
“要…… 要十车。” 首领终于松了口,却狮子大开口。
“五车,再加二十担海盐。” 杨帆毫不犹豫,“但你们得派向导带我们穿过辰韩的‘禁忌林’,那里据说有会吃人的山魈。”
这场交易最终以七车货物成交。当辰韩向导带着队伍走进遮天蔽日的禁忌林时,王朗才发现所谓的 “山魈” 竟是些披发纹身的猎头族。在一处溪流边,他们撞见了三具挂在树上的骷髅,天灵盖被凿开一个洞,向导说那是弁韩部落的仇人。
“明府,昨夜的露水让不少农匠染了风寒。” 医佐李当之捧着药箱赶来,箱子里的麻黄和桂枝已经用去大半,“尤其是那些来自乐浪郡的农人,吃不惯这里的橡子面,拉痢疾的越来越多。”
杨帆皱眉,看向队伍后方的辎重营。那里有五十辆牛车装着药材和粮食,但分给辰韩人的七车货物里,已经包含了两车治疗外伤的草药。“让伙夫把粟米都熬成粥,掺上生姜和茱萸。再让骑兵去附近的河谷打猎,给病号补充肉食。”
夜幕降临时,营地燃起了三百堆篝火。轻骑兵们将白天猎获的獐子、狍子剥皮褪骨,农匠们则用带来的陶甑蒸煮粮食。杨帆坐在一块平整的青石上,看着工匠们在月光下检修工具 —— 张三郎正用麂皮擦拭他的铁砧,几个来自东莱郡的船匠在沙地上勾画着船坞的轮廓。
“明府你看,” 王朗指着舆图上的熊津浦,“这里是洛东江入海口,潮差小,水底是硬土,最适合建船坞。辰韩人说,当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时,楼船将军杨仆就是从这里登陆的。”
杨帆用手指描摹着海岸线的曲线:“等船厂建成,第一艘船要叫‘玄菟号’。载着咱们的丝绸去倭国,换他们的硫磺和珍珠。”
行至第十四日,队伍终于走出盖马大山。眼前豁然开朗的是一片冲积平原,辰韩人的村落散布在河谷两侧,茅草屋的屋顶晒着红色的漆器 —— 那是用辰韩特产的丹砂涂制的。看到大队人马到来,村落里的男女老少都躲在木栅栏后窥视,只有几个身披彩衣的巫祝在村口跳舞,嘴里念叨着祈福的咒语。
“还有五十里就到熊津浦了。” 赵昂的骑兵带来了好消息,“海边的土人说,那里的潮水每月初三、十八最大,正好可以趁着退潮打下船坞的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