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夜返玄兔(二)(2 / 2)
两人再次上路,夜色中,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不断前行,马蹄声在寂静的小路上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段紧急而又充满未知的归途。他们不知道前方还会遇到什么危险,也不知道洛阳城即将发生怎样的巨变,只知道必须尽快回到玄菟郡,那里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职责,有他们必须守护的一方土地。
时间一点点过去,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红霞。黄忠和徐庶已经赶路整整一夜,两匹马都有些疲惫,步伐慢了下来。徐庶勒住马,看了看天色:“汉升兄,天快亮了,咱们找个地方歇一歇,让马也喘口气,等天亮了再走。”
黄忠点头,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片废弃的农庄,便说道:“前面有个农庄,咱们去那里休息吧,正好可以给马喂点草料,煮点热粥喝。”
两人催马来到农庄门口,农庄的大门早已破旧不堪,虚掩着。推开门走进去,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几间房屋的屋顶已经塌陷,看起来废弃了有些年头。黄忠牵着马走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打了些水给马喝,徐庶则在厨房里找了些干柴,生起了火,又从包袱里拿出米,煮起了粥。
坐在灶台旁,看着跳动的火苗,徐庶的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一夜的奔波,虽然疲惫,却也走出了洛阳的危险区域,接下来的路程,虽然依旧遥远,却应该不会再有太大的麻烦。他看了一眼正在院子里喂马的黄忠,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幸好有黄忠这样武艺高强的同伴同行,否则这段归途,恐怕会更加艰难。
黄忠喂完马,走进厨房,坐在徐庶对面:“元直,你说咱们走后,洛阳会不会很快就乱起来?”
徐庶搅了搅锅里的粥,叹了口气:“很难说。不过以如今的局势,乱是迟早的事。咱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回到玄菟郡,做好准备。杨帆太守是个有远见的人,只要咱们把洛阳的情况告诉他,他一定会有所安排。”
中平四年的春节,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北风卷着碎雪,在玄菟郡城的城楼上打着旋儿,却吹不散城里渐渐浓起来的年味。郡守府的庭院里,几株红梅开得正艳,花瓣上覆着薄薄一层白霜,像是老天特意为这节日缀上的银饰。杨帆站在正厅门口,看着廊下挂起的红灯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再过三日便是除夕,今年玄菟郡算是难得太平,北边的乌桓部落安分了许多,东边的高句丽也没敢轻举妄动,这多亏了手下一众将领的拼死效力。往年过节,不过是按例发些粮米布帛,可今年不同,他想给每个人都备一份特别的礼,一份能记在心里的礼。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主簿徐庶抱着一卷名册走了过来。“主公,您要的将领名录与往年功绩都整理好了。” 徐庶将名册递到杨帆手中,目光扫过庭院里忙碌的仆从,“府里的人都在备置年货,您特意吩咐的那些东西,也都陆续运过来了。” 杨帆接过名册,指尖在那些熟悉的名字上一一划过 ——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典韦、许褚、徐庶、郭嘉、戏志才、贾诩、田丰、太史慈、田豫、徐盛……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浴血奋战的过往,都是玄菟郡安稳的基石。
“元直,你说咱们这玄菟郡,能有今日的安稳,靠的是什么?” 杨帆忽然问道。徐庶愣了一下,随即拱手答道:“靠的是主公的运筹帷幄,靠的是诸位将军的骁勇善战,更靠的是上下一心,共守边疆。” 杨帆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说得对,所以这年礼,不能含糊。得让他们知道,我记着他们的好,玄菟郡的百姓也记着他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