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攻鲜卑(八)(2 / 2)
檀石槐深知,冬季是鲜卑最艰难的时期,若不能妥善应对,可能会出现士兵冻饿、牲畜冻死的危机,更会影响来年的备战计划。他召集核心部首领,在狼居胥山的主营帐内制定了 “冬季三防” 策略 —— 防严寒、防饥荒、防汉军突袭。
一、抵御严寒:保障部众保暖
漠北冬季的严寒能冻裂铁器,普通牧民的帐篷根本无法抵御风雪。檀石槐下令:
. 改进居住设施:要求各部将原有帐篷换成 “双层羊毛帐”,外层用厚实的羊皮缝制,内层铺垫柔软的羊毛,帐顶增设防风绳,四角用石块固定,防止被暴风雪掀翻。同时,在帐篷内挖掘 1 尺深的 “火塘”,每日由专人负责烧火取暖,火塘周边铺设兽皮,供老人、妇女和儿童取暖。
2. 筹备保暖物资:从西漠绿洲调运 5 万匹羊毛,组织妇女赶制羊毛衣裤和手套,确保每名士兵和牧民都能分到一套;从东河草原挑选 10 万张羊皮,制成羊皮袄,优先发放给驻守边境的巡逻兵和冶铁工匠。此外,还命令各部储存足够的干柴,每顶帐篷至少储备 300 斤,确保整个冬季都有燃料可用。
为了检验保暖措施的效果,檀石槐亲自前往黑石坡的拓跋部营地。彼时正逢一场小雪,他走进一名普通士兵的帐篷,伸手触摸帐壁,感受不到一丝寒风;火塘里的柴火正旺,帐篷内温暖如春,士兵们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吃着烤羊肉,一边擦拭武器。见此情景,檀石槐满意地点头:“只要能熬过这个冬天,开春后我们的力量定会更强。”
二、应对饥荒:严控粮草消耗
冬季牧草枯萎,牛羊无法放牧,只能靠储存的干草喂养,粮食消耗速度也会大幅增加。檀石槐制定了严格的粮草管理制度:
1. 定量分配粮草:规定成年男子每日消耗粮食 2 斤、牛羊肉 1 斤;妇女和儿童每日消耗粮食 1.5 斤、牛羊肉 0.5 斤;战马每日喂养干草 10 斤、黑豆 2 斤(黑豆从西漠绿洲的秋收中预留,专门用于喂养战马)。严禁任何部落私分或浪费粮草,若有违规,部落首领将被处以鞭刑。
2. 开辟冬季食物来源:组织士兵和牧民开展 “冬季狩猎”,由慕容翰率领 1 万轻骑兵,分成 20 支小队,前往狼居胥山南侧的 “白狼谷” 狩猎。白狼谷冬季有大量的野兔、黄羊和野狼,既能补充肉食,又能锻炼士兵的骑射能力。仅一个月,狩猎队就捕获了 3 万只野兔、5000 头黄羊,极大地缓解了肉食短缺的压力。
3. 保护牲畜安全:在东河草原搭建 “牲畜暖棚”,用木材搭建框架,覆盖羊毛帐,棚内设置火墙,将老弱病残的牛羊集中饲养,减少冻死数量。同时,安排专人每日检查牛羊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生病的牲畜,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病传播。
通过这些措施,鲜卑在整个冬季仅消耗了 15 万石粮食,冻死牛羊不足 1 万头,远低于预期,为开春后的备战保留了宝贵的物资。
三、防范突袭:加强边境警戒
檀石槐担心汉军会趁鲜卑冬季防备薄弱时发起突袭,特意加强了边境的警戒力量:
. 增设巡逻队:从各部抽调 2 万轻骑兵,组成 “冬季巡逻队”,分成 40 支小队,每队 500 人,在鲜卑与玄菟郡的边境线上 24 小时巡逻。巡逻队配备 “雪撬” 和 “御寒烈酒”,雪撬可在积雪中快速移动,烈酒能帮助士兵抵御严寒,一旦发现汉军踪迹,立即用 “狼烟”(冬季干燥,狼烟更易被发现)传递信号。
2. 构建预警防线:在边境线内侧 50 里处,每隔 10 里设置一座 “了望哨”,哨点用石块搭建,高 3 丈,顶部配备 2 名哨兵,携带望远镜(从西域商人手中购买,共 100 具),可观察到 20 里范围内的动静。哨兵每 2 小时换班一次,确保时刻有人警戒。
3. 储备应急兵力:在狼居胥山主营帐附近,驻扎 5 万精锐骑兵,由秃发树机能统领,作为应急部队。一旦边境传来警报,应急部队可在 1 个时辰内集结完毕,火速支援边境。
事实证明,檀石槐的担忧并非多余。中平四年十二月,杨帆确实派遣张飞率领 1 万重骑兵,试图对鲜卑的西漠绿洲粮草储备地进行突袭。但当张飞的部队靠近边境时,立即被鲜卑的巡逻队发现,狼烟迅速升起。秃发树机能率领应急部队及时赶到,张飞见鲜卑已有防备,且冬季草原积雪深厚,不利于重骑兵冲锋,便下令撤军。此次试探,双方均未伤亡,但让檀石槐更加确信,冬季防范措施必不可少。
杨帆的冬季防御与战略调整
玄菟郡的冬季虽不如漠北严寒,但也寒风刺骨,且大雪可能会阻断交通,影响粮草运输。杨帆在巩固现有防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战略部署,同时利用冬季时间提升军队战力。
一、完善冬季防御工事
00. 制定冬季应急方案:规定若边境堡垒遭遇暴风雪袭击,无法与外界联系,驻守士兵可优先保障自身安全,待天气好转后再恢复通讯;若粮草运输路线被大雪阻断,可启用 “备用粮道”—— 从辽东郡通过海路,将粮食运至玄菟郡东部的 “辽口港”,再转运至各防御点。
二、开展冬季军事训练
冬季不便大规模行军,但却是提升士兵单兵战力的好时机。杨帆下令全军开战 “冬季大练兵”,具体训练内容如下:
1. 步兵耐寒与体能训练:要求步兵每日在雪地中行军 10 里,行军过程中需携带 20 斤重的武器装备,到达目的地后,还要进行格斗训练和阵法演练。通过耐寒训练,提升步兵在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体能训练则为开春后的大规模行动打下基础。
2. 骑兵雪地战术训练:赵云率领骑兵在玄菟郡北部的 “雪原” 开展雪地战术训练,重点练习 “雪地冲锋”“迂回包抄” 和 “雪地侦察” 等战术。雪地冲锋时,骑兵需控制战马速度,避免在积雪中滑倒;迂回包抄则利用雪原地形复杂的特点,绕道 “敌军” 侧翼发起突袭;雪地侦察则训练士兵通过脚印、马蹄印判断敌军数量和行进方向。
3. 弓箭手精准度训练:黄忠将弓箭手集中在高句骊城的校场,在雪地中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靶位,要求弓箭手在寒风中射击,每日需完成 100 次射击,且命中率需达到 80% 以上才算合格。同时,还训练弓箭手在雪雾天气下的 “盲射” 技巧,通过听声音判断目标位置,提升在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