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89章 北疆定策(三)

第289章 北疆定策(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3. 对漠北小部落的吸纳

随着中部鲜卑实力的增强和与柔然部联盟的巩固,拓跋力微开始吸纳漠北的小部落。漠北的小部落如 “高车部”“敕勒部” 等,因实力较弱,时常受到匈奴和东部鲜卑的欺凌,迫切需要寻找强大的势力庇护。

拓跋力微派遣使者前往这些小部落,向他们承诺:只要加入 “漠北防御联盟”,中部鲜卑和柔然部将为他们提供军事保护和经济支持;同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联盟内部享有平等的地位。许多小部落的首领见中部鲜卑和柔然部实力强大,且能提供实际帮助,便答应加入联盟。

到中平六年春,加入 “漠北防御联盟” 的小部落达到了 8 个,这些部落共向联盟提供了 1 万士兵和 15 万石粮食,联盟的总兵力达到了 6 万士兵,战马 3 万匹,成为漠北草原上实力最强的势力集团。

第一节 经济的持续繁荣与产业升级

中平六年,汉朝北疆的经济在杨帆的治理下,呈现出持续繁荣的态势,同时也实现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1.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农业方面,杨帆继续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 “水稻旱作技术” 和 “农作物轮作制度”。水稻旱作技术使水稻能够在缺水的地区种植,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农作物轮作制度则通过不同作物的轮换种植,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这些技术的推广,使北疆的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中平六年,北疆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 250 万石,不仅满足了北疆的需求,还向中原地区输送了 80 万石粮食,为中原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北疆的农业还实现了 “规模化、专业化、商业化” 的发展。辽河谷地形成了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了 500 万亩,采用统一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粮食产量和质量都处于领先水平;乐浪县则形成了专业化的蔬菜种植基地,种植了黄瓜、番茄、白菜等多种蔬菜,不仅满足了北疆百姓的需求,还通过海上贸易出口到朝鲜半岛和东吴地区;辽东郡则形成了商业化的水果种植基地,种植了苹果、梨、桃等水果,通过陆路贸易销往中原地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 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北疆的畜牧业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草原坡牧场成为了北疆最大的畜牧业产业化基地,牧场内建立了 “养殖 - 加工 - 销售” 一体化的产业链。在养殖环节,牧场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对牛羊进行分群饲养,根据不同年龄段和生长阶段的牛羊,提供不同的饲料和管理;在加工环节,牧场建立了肉类加工厂和皮毛加工厂,将牛羊肉加工成腊肉、香肠、罐头等产品,将皮毛加工成皮衣、皮帽、皮靴等产品;在销售环节,牧场通过与汉朝商人、东吴商人、朝鲜半岛商人的合作,将加工后的产品销往各地,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

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运输、包装等。中平六年,北疆畜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 1000 万钱,成为北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 手工业的精细化与品牌化发展

北疆的手工业在中平六年实现了精细化与品牌化发展。铁匠铺开始打造 “玄菟刀”“黑风口矛” 等知名武器品牌,这些武器采用优质的铁矿石和先进的锻造技术,锋利耐用,不仅在北疆军队中广泛使用,还通过贸易出口到西域和中原地区,深受士兵和商人的喜爱;纺织工坊则打造了 “辽绸”“草原绒” 等知名纺织品品牌,这些纺织品采用优质的羊毛和丝绸,做工精细,图案精美,成为了北疆的特色产品,畅销各地。

同时,手工业工坊还注重产品的创新,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种类。如瓷器作坊开发了 “北疆青花” 瓷器,采用北疆特有的矿物颜料,绘制出具有北疆特色的图案,如草原、战马、牛羊等,成为了瓷器市场上的新宠;弓箭作坊则开发了 “穿云箭”,这种箭支采用优质的木材和羽毛,射程远,精准度高,深受弓箭手的青睐。

1. 防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杨帆对北疆的军事防御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构建了 “陆空一体” 的防御网络。在陆地防御方面,除了完善原有的边境堡垒群、黑风口防御枢纽和机动骑兵部队外,还在北疆的主要山脉和河流附近修建了 “防御哨所”,每个哨所配备 10 名士兵和 2 匹战马,负责监视周边的动静,及时发现敌情。

在 “空中防御” 方面,杨帆引入了 “风筝预警系统”。他组织工匠制作了大型风筝,风筝上安装了哨子和信号灯,士兵将风筝放飞到高空,通过风筝的飞行姿态和哨子的声音,判断风向和天气情况;同时,在风筝上安装信号灯,夜间通过信号灯的闪烁,传递情报和预警信息。风筝预警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北疆的预警能力,使北疆的防御体系更加完善。

2.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杨帆注重军队建设的现代化,从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军队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北疆军队的战斗力。

在武器装备方面,杨帆加大了对火器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他组织工匠在原有火球、火药陷阱的基础上,研发了 “突火枪” 和 “火炮”。突火枪采用竹筒作为枪管,内装火药和弹丸,点燃火药后,弹丸可射出 100 步以外,对敌军造成杀伤;火炮则采用青铜铸造炮管,内装火药和铁弹,射程可达 300 步以外,威力巨大,可摧毁敌军的防御工事。中平六年,北疆军队共装备了 1000 支突火枪和 100 门火炮,大大提升了军队的火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