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90章 北疆定策(四)

第290章 北疆定策(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拓跋力微的漠北防御联盟在中平六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漠北草原上的 “匈奴左贤王部” 因不满于夫罗的统治,率领 1 万匈奴骑兵加入了漠北防御联盟。匈奴左贤王部的加入,使漠北防御联盟的总兵力达到了 7 万士兵,战马 4 万匹,成为漠北草原上实力最强的势力集团。

拓跋力微为了巩固联盟的团结,召开了 “漠北联盟大会”,邀请联盟内各部落的首领参加。在大会上,拓跋力微提出了 “共同发展、共同防御” 的联盟宗旨,制定了联盟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明确联盟内各部落的权利与义务,规定联盟的重大决策需由各部落首领共同商议后确定,避免出现单一部落独断专行的情况。同时,拓跋力微还在联盟内推行了 “资源共享制度”,将联盟内的草场、铁矿、农田等资源统一分配,确保各部落都能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料,共同发展经济。

为了提升联盟的军事实力,拓跋力微还对联盟军队进行了整合。他将联盟内的 7 万士兵分为 “左、中、右” 三军,每军 2.3 万余人,分别由中部鲜卑、柔然部、匈奴左贤王部的首领担任统领,三军统一接受拓跋力微的调度。同时,他还组织联盟军队进行联合训练,每月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模拟与汉朝、东部鲜卑等势力的战斗场景,提升联盟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通过一系列措施,漠北防御联盟的凝聚力和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成为北疆地区仅次于汉朝的强大势力,对汉朝北疆的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第二届 汉朝对各方势力的应对与北疆稳定维护

1. 对漠北联盟的警惕与防御部署

杨帆通过侦察兵的汇报,得知拓跋力微的漠北防御联盟不断扩张,心中十分警惕。他深知漠北联盟若继续发展壮大,必将成为汉朝北疆的重大威胁。因此,杨帆对北疆的防御部署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了对漠北方向的防御。

他下令将黑风口防御枢纽的驻守兵力从 15 万增加到 20 万,同时增派 3 万机动骑兵驻扎在黑风口北侧的 “漠南草原”,负责监视漠北联盟的动向。此外,杨帆还在黑风口周边修建了 10 座 “烽火台群”,每座烽火台群由 5 座烽火台组成,形成密集的预警网络,一旦发现漠北联盟的军队动向,立即通过烽火传递情报。

为了进一步了解漠北联盟的情况,杨帆还派遣了大量侦察兵潜入漠北草原,收集漠北联盟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军事训练等情报。侦察兵们伪装成牧民,深入漠北联盟的各个部落,不仅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成功策反了漠北联盟内部分对拓跋力微不满的小部落首领,为汉朝提供了更多关于漠北联盟的内部信息。

2. 对东部鲜卑的分化与遏制

针对慕容皝东部鲜卑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杨帆采取了 “分化瓦解” 的策略。他派遣使者前往东部鲜卑,联络那些对慕容皝不满的部落首领,向他们承诺:只要脱离东部鲜卑,投靠汉朝,汉朝将为他们提供肥沃的草场、充足的粮食和先进的铁器,同时保证他们的部落自治权,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在汉朝的利诱下,东部鲜卑的 “段部” 和 “宇文部” 残余势力率先脱离东部鲜卑,投靠汉朝。杨帆将他们安置在玄菟郡东部的 “辽东草原”,为他们划分了专属的驻牧地,并提供了 5 万石粮食和 1000 套铁器,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段部和宇文部的投靠,不仅削弱了东部鲜卑的实力,还为汉朝提供了了解东部鲜卑内部情况的重要渠道。

同时,杨帆还继续加强对东部鲜卑的经济制裁,严禁汉朝商人与东部鲜卑进行贸易,同时说服乌桓、高句骊等盟友,进一步扩大对东部鲜卑的贸易封锁范围。东部鲜卑的经济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许多牧民因缺乏粮食和铁器,不得不逃离东部鲜卑,前往漠北或汉朝边境寻求生存。

3. 对西域局势的掌控

为了防止秃发树机能在西域重新崛起,杨帆加强了对西域的掌控。他下令西域都护府增加驻兵数量,将西域都护府的兵力从 1.5 万增加到 3 万,同时在西域的 “龟兹国”“于阗国”“莎车国” 等主要城邦驻扎军队,监督这些城邦的动向,防止他们与秃发树机能的鲜卑部落勾结。

杨帆还积极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向他们赠送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礼品,同时与他们签订 “贸易协定”,开放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允许西域各国的商人自由进入汉朝境内进行贸易。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西域各国对汉朝的依赖度不断提高,逐渐疏远了与秃发树及和鲜卑部落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遏制秃发树机能,杨帆还支持西域都护府在西域推行 “汉化政策”,鼓励西域各国学习汉朝的文化、制度和技术。西域都护府在西域各国设立学堂,教授汉字、儒家经典和中原的农业、手工业技术,许多西域贵族子弟纷纷入学,成为汉朝文化在西域的传播者。汉化政策的推行,不仅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文化影响,还削弱了秃发树机能鲜卑部落在西域的文化基础,使秃发树机能在西域的发展更加困难。

中平六年,杨帆在北疆推行 “农业区域化布局” 策略,根据北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各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辽河谷地因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被确定为 “粮食主产区”,重点种植粟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通过推广 “水稻旱作技术”“农作物轮作制度” 等先进技术,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中平六年,辽河谷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 180 万石,占北疆粮食总产量的 70%。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