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洛阳风云之天下诸州反应(1 / 2)
蒯越也附和道:“蒯良所言极是。张让宦官集团不得人心,必不能长久。我们若此时前往洛阳,不仅可能无法改变局势,反而会让荆州陷入无主之地,被其他势力吞并。不如先稳固荆州,然后联络其他州郡的官员,共同对抗张让,待时机成熟,再推举贤明之人,辅佐新帝,重振大汉江山。”
刘表点了点头,说道:“两位先生所言甚是。传我命令,立刻加强荆州各郡的防守,严防境内叛乱;同时,派人前往荆州各地,安抚百姓,减免赋税,稳定民心;另外,派使者前往扬州、益州等地,联络当地州牧,商议共同应对洛阳局势之事。”
在刘表的部署下,荆州境内很快稳定下来。刘表虽没有公开与张让为敌,却也没有听从张让的调遣,而是一心经营荆州,成为了南方一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冀州牧韩馥,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却是一片慌乱。韩馥本是袁氏的门生,性格优柔寡断,缺乏主见。他召集手下官员商议时,官员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前往洛阳奔丧,支持新帝;有的主张割据冀州,观望局势;还有的主张联络袁绍,支持袁绍对抗张让。
,整顿军备,占据幽州各战略要地,待天下局势进一步混乱,再率军南下,争夺天下!” 公孙瓒话音刚落,麾下将领严纲便起身响应:“将军英明!幽州毗邻鲜卑、乌桓,历来是军事要地,我们只需牢牢掌控此地,再招揽边境胡人骑兵,日后南下必定势不可挡!”
公孙瓒当即下令,命严纲率军驻守渔阳,控制蓟运河漕运,确保粮草运输畅通;又命田楷领兵前往右北平,清剿当地的盗匪,同时吸纳流民,扩充兵员。此外,他还派人携带重金前往鲜卑部落,试图拉拢鲜卑贵族,以 “共分大汉疆土” 为诱饵,换取鲜卑骑兵的支持。短短数日,公孙瓒便在幽州境内掀起了一股扩军备战的热潮,幽州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愈发紧张。
徐州:陶谦维稳,暗结盟友
徐州牧陶谦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时,正与部下商议如何应对境内的黄巾余党。听闻消息,陶谦手中的茶杯险些落地,他沉吟片刻,对身旁的别驾赵昱说道:“灵帝一死,洛阳必乱,徐州地处东南,虽暂时安稳,但也需早做打算。”
赵昱点头附和:“明公所言极是。如今黄巾余党尚未彻底肃清,若洛阳局势波及徐州,恐生变数。我们当先集中力量平定境内叛乱,再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同时联络周边州郡,互为犄角,以防不测。” 陶谦深以为然,立刻调派广陵太守张超、下邳相笮融,率军清剿徐州南部的黄巾余党。张超与笮融领兵出征后,很快便取得了战果,斩杀黄巾贼首数名,收复了数座被攻占的县城,徐州境内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在平定叛乱的同时,陶谦也没闲着。他派赵昱作为使者,前往扬州,拜见扬州牧刘繇,商议结盟之事。赵昱抵达扬州后,向刘繇阐明了陶谦的意图:“如今洛阳混乱,宦官专权,董卓又率军逼近,天下大乱将至。徐州与扬州毗邻,若能结为盟友,互相支援,必能在乱世中保全两地百姓。” 刘繇本就对张让宦官集团和董卓的野心深感忧虑,听闻陶谦有意结盟,当即应允,双方约定,若一方遭遇外敌入侵,另一方需出兵相助。
此外,陶谦还暗中联络了徐州境内的世家大族,如彭城糜氏。糜氏是徐州的望族,家中资产丰厚,还豢养了不少私兵。陶谦亲自前往糜氏府邸,与糜竺、糜芳兄弟会面,晓以利害:“如今天下大乱,唯有地方势力与世家大族联手,才能自保。我愿与糜氏合作,共同守护徐州,日后若有机会,还望糜氏能助我一臂之力,稳定徐州局势。” 糜竺、糜芳兄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当即表示愿意支持陶谦,不仅为陶谦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钱财,还将家中私兵交由陶谦调遣。
在陶谦的一系列部署下,徐州不仅境内局势稳定,还与扬州结成了盟友,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成为了东南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青州:孔融清谈,难挽危局
青州牧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以文采和清谈闻名天下。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孔融召集了青州的官员和名士,在府衙内举行了一场冗长的清谈会,讨论 “忠君之道” 与 “乱世应对之策”。会上,孔融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从尧舜禹汤谈到春秋战国,却始终没有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青州别驾王修忍不住开口说道:“明公,如今洛阳局势危急,董卓率军入京,张让宦官集团把持朝政,天下大乱将至。我们当尽快整顿军备,加固城防,囤积粮草,而不是在这里空谈道义。” 孔融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说道:“王别驾此言差矣。如今乱世,更需坚守道义,弘扬儒家精神,才能凝聚人心。只要人心不散,何惧董卓、张让之流?”
王修还想再劝,却被孔融打断。此后,孔融依旧每日与名士清谈,对青州的军政事务置之不理。青州境内的官员见状,纷纷心灰意冷,一些有能力的官员甚至选择离开青州,前往其他州郡谋职。青州的军备日渐废弛,城防也年久失修,粮草储备更是严重不足。
此时,青州境内的黄巾余党也趁机活跃起来。黄巾贼首管亥,率领数万黄巾军,攻打青州北海郡。北海相孔融亲自率军抵御,却因军队战斗力低下,粮草短缺,很快便被管亥的黄巾军包围在都昌城内。孔融被困后,派人突围,前往平原县,向平原相刘备求援。刘备接到求援信后,立刻率领关羽、张飞及数千兵马,前往都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