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 《林殊》上映(2 / 2)
林殊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又觉得正常,普通人见过的事才多呢。她到了村子里,还是有点怕那种事儿,还好已经有一个年长的女老师。女老师带她去看那些孩子。
林殊看到那些面黄肌瘦但是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明亮的眼睛,突然热泪盈眶。
她开始沉浸于支教的工作,辅导员和男同学劝她早点回来,她也没想,直到有一天有个男孩子考得好,她也觉得欣慰,觉得遗憾,被邀请去吃酒,桌上老村长和女老师竟然给她介绍学生的哥哥,说他为人老实,他们有两栋大瓦房,是村子上最好的……
说不上来的鸡皮疙瘩冒了上来,但是是在观众身上,林殊还是很平静,她表面上很温和,笑着很妥帖,也没有理女老师说的,她前一个也是在这找的,这里的人朴实,然后悄悄收拾了东西,不敢找村里人,自己搭了外面的车走的。
她平静地回来,平静地挂掉爸妈的电话,平静地看着银行卡的余额,然后某一天,她的东西被飞车贼抢了,她还是很害怕,很胆小,突然一转身,她在大街上拼命地奔跑起来。
天很黑,路灯隔得比较远。
长大了的林殊和小时候的林殊奔跑的影子重合起来,她一会儿大,死死咬着牙,一会儿小,眼睛明亮执拗,一会儿满眼泪水,什么都涌出来。
她说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在哭,好像觉得自己很愚蠢似的,但是发了狠,她非得活出个人样来!但是镜头里她依然大哭着在奔跑,风很大,哭不出声,但林殊那张疲惫的,充满执拗的,被风和大楼撕裂的模模糊糊的脸,简直就是一张艺术照片。
你可以从中看到林殊这个灵魂的挣扎。
她有着林殊这个人物本质的,区别于任何其他电影角色的特质,但这一瞬间,仿佛成为千千万万个林殊在奔跑。
她是个小人物,没有人关心小人物的内心在思考挣扎什么,仿佛在那个时代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了,但不是。外面发展得越快,里面就越是惶恐不安。里面惶恐不安,总有一天会把灵魂呕吐出来。
林殊跑出了那种想把灵魂呕吐出来,但与此同时手指死死抓着那个自己不让她跑丢的绝望求生感。
一层一层很淡的绝望笼罩下来,织就林殊始终在泯然众人的命运。但她终究不是个平凡的人,她要工作,还去考证,第一次没考上,后面摈弃幻想了,开始打零工考试,考上了!!不是个很大的证,但她总算可以走出别的路了。
林殊素面朝天地工作去,打算资助个孩子,资助之后突发奇想去学校看,人家不缺钱,穿的球鞋她都没穿过,林殊还是心平气和:“给我换最后一排那个穿着校服的。打她饭卡里。”
林殊心想,我再也不资助了,宁可多拿着点当饭钱,给家里的钱也不多,父母说她什么时候结婚,她就说家里穷人家看不上和他们呛,父母生了气说女孩子家境不好没啥,林殊说你们没骨气我有。
她不肯服输,做到了衣食无忧的份上还是想去考证,这个时候当年支教的男同学看到她很惊讶,似怀念地说他婚礼她也没来,林殊问他当时支教的那些小孩考上大学了么,男同学非常诧异。
林殊说:“我资助的考上了。”
她从不受窝囊气!
父亲摔断了腿,母亲治好了,她给了最后一笔医药费不给了,爸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狠心,她在电话亭里大骂他们管她要了多少钱贴补那个弟弟,父母哭着说她没良心,林殊哽咽说:“我走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
若干年以后林殊回家,这里已经发展起来了,她住的地方还是一片残破,听说引进了项目但是又黄了,人家嫌被要得太狠,干脆不来这办厂了。
林殊又遇到那个同乡,她打着女儿让她去读书,女儿偏不肯,混成了个不良少女,同乡发狠了说让她去外面打工就老实了,女儿还犟。
林殊说:“我帮你问问吧。”
她的脾气好了很多,真认识不少在外面打工的人,给她找了个差事,女孩还算能吃苦,就算挣的钱不多也不愿意回去读书。
林殊又想起自己被妈妈打了一巴掌关在家里不让她去复读的那个晚上,她怨恨得不得了,大哭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完了。
同乡还是碎碎叨叨,说她就是没读书才吃了那么多苦,女孩嘟嘟囔囔说她已经自己挣了钱了。
林殊:“还是要读书的。”
她又说:“不过你们这一辈不一样。”
你们已经不会被困住了。
电影播完了,宁宵还不至于看得哭出来,但也是很有感触,不说年代太远了,很多故事里的影子她也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只是很庆幸这个时候还有人愿意把这段故事搬上来。
她不认为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她认为林殊很有代表性,而且也演绎得很好,她转头去看孔莹,扎着个马尾青春靓丽的孔莹对她笑。
宁宵心想,她总算了了一桩心事了。
小花盘点的时候都说孔莹的演技很扎实,适合现实题材,宁宵因为自己不是科班演员总觉得惶恐,但是这部戏递给她的时候她仗着林殊和她总有共情的地方,想要试一试,现在演出来才知道,其实演员和角色也要碰几分运气。
让孔莹尝试其他角色,她未必能有这种阅历和厚度,但林殊正正好,骨子里的执拗和茫然,对世界的懵懂以及尖锐,表面平和但汹涌的内里。
林殊t这个角色没有砸了孔莹的招牌。
她们算是两相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