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命理探源【译注】 > 第184章 中气解

第184章 中气解(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文:

《酿蜜集》云:二十四气之有节气有中气者,何也?

译文:

《酿蜜集》说: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节气又有中气,这是为什么呢?

注解:

“二十四气”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类。

此句以设问引出对节气与中气区别的解释,为后文论述奠定基础。

原文:

盖阳者天之气,阴者地之气。

译文:

因为阳气是天的气,阴气是地的气。

注解:

“阳”“阴”此处指天地间的两种基本能量,阳气属天,具有上升、主动的特性;阴气属地,具有下沉、被动的特性。

此句从阴阳理论角度,为节气与中气的差异提供哲学依据。

原文:

天气先至,故十二月节气常先半月,地气后至,故十二月中气常后半月。

译文:

天的气先到来,所以十二个月的节气常常在前半月;地的气后到来,所以十二个月的中气常常在后半月。

注解:

“节气”属天气(阳气),故在每月前半月出现;“中气”属地气(阴气),故在每月后半月出现,明确二者的时间分布规律。

“十二月节气”“十二月中气”指一年中每个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正月立春为节气,雨水为中气。

原文:

是中气正天地交泰中和之气。

译文:

因此中气正是天地之气交汇通泰、达到中和的气。

注解:

“天地交泰”指天地之气交融贯通,形成和谐状态。

“中和之气”强调中气是阴阳平衡的关键,体现其在节气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后文论述其重要性铺垫。

原文:

故古人制律管以候阴阳,必中气始应也。

译文:

所以古人制作律管来观测阴阳变化,必定要从中气开始才有回应。

注解:

“律管”是古代用于测定节气、候气的乐器兼天文仪器,通过管内葭灰飞动判断阴阳变化。

“必中气始应”说明中气是阴阳变化的关键节点,其到来标志着阴阳能量的显着转换,体现中气在实际观测中的重要性。

原文:

闰月无中气,故上半月作前月用,下半月作后月用。

译文:

闰月没有中气,所以上半月按前一个月处理,下半月按后一个月处理。

注解:

“闰月”是农历为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而增设的月份,因其无固定中气,故需参照前后月划分。

此句明确闰月的处理规则,体现中气对月份划分的决定性作用。

原文:

云交某月节是节气,某节中是中气。

译文:

说“交某月节”的是节气,“某节中”的是中气。

注解:

此句通过俗语解释节气与中气的称呼差异:“交节”指进入某节气,“节中”指节气中的中气,简洁区分二者的表述方式,便于理解和应用。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中气解”主要围绕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展开,系统阐述其在命理分析中的核心作用及实践应用,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中气的定义与历法定位

1. 中气的本质

中气是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偶数位的节气(如冬至、春分、大暑等),每月固定一个中气,与月初的“节气”共同构成完整的月令体系。

例如,正月立春为节气,雨水为中气;二月惊蛰为节气,春分为中气,依此类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