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星命从谈(1 / 2)
原文:
顾亭林云: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译文:
顾炎武说:君子做学问,是为了阐明道理,是为了挽救社会。
注解:
1. 顾亭林:即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学问与现实社会的结合,是“明道救世”思想的重要倡导者。
2. 明道:指阐明儒家义理、世间规律或正确的道理,是传统学者治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3. 救世:指挽救社会危机、改善社会状况,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原文:
珊徒以星命糊口,半解一知。诚雕虫篆刻之不若,有何益哉。
译文:
我袁树珊只靠星命术维持生计,对这门技艺也只是一知半解。
这实在连雕虫小技都比不上,又有什么用处呢。
注解:
1. 珊:袁树珊自称,古人常以名中的单字自称,表谦逊。
2. 星命:指星命术,是传统命理文化的重要分支,通过星象、八字等推断人生运势。
3. 半解一知:即“一知半解”,形容对事物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入,此处为袁树珊的自谦之辞。
4. 雕虫篆刻:原指秦汉时期的一种文字书写技艺,后多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艺,此处袁树珊用以自贬所从事的星命术。
原文:
此篇仅就管见所及之书采录若干条,分议论、记事两篇。
译文:
这篇文章仅从我个人见识所及的书籍中,选取记录了若干条目,分为“议论”“记事”两个部分。
注解:
1. 管见所及:谦辞,指自己的见识狭窄、有限,如同从细管中观察事物,只能看到局部,此处体现袁树珊的谦逊态度。
2. 采录:指选取、摘录并记录,说明文章内容的来源是对既有书籍资料的整理,而非原创。
3. 议论、记事两篇:明确文章的结构划分,“议论”侧重对星命术的理论探讨,“记事”侧重相关历史案例或事实的记录。
原文:
自知孤陋寡闻,敢谓明道救世?不过欲使读者不可囿于星命一隅之见,而亦知小道可观,不尽诬也。
译文:
我自己知道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怎敢说能阐明道理、挽救社会呢?
不过是想让读者不要局限于对星命术这一方面的狭隘认知,也能明白这类小技艺也有可借鉴之处,不全是虚妄的罢了。
注解:
1. 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是袁树珊的自谦之辞,与前文“半解一知”相呼应。
2. 敢谓:“怎敢说”,表反问,强化谦逊语气,否定自己有“明道救世”的能力。
3. 囿于:指局限于、被束缚在,此处强调打破对星命术的狭隘认知。
4. 一隅之见:指片面、狭隘的看法,“一隅”即一个角落,比喻局部。
5. 小道:此处指星命术这类被传统主流学术视为“非正统”的技艺,与“明道救世”的“大道”相对。
6. 不尽诬:指不全是虚妄的,“诬”即虚妄、不实,袁树珊此处为星命术的价值做有限辩护,认为其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原文:
树珊记。
译文:
袁树珊记。
注解:
1. 树珊记:是传统文章的署名格式,“树珊”为袁树珊的名,“记”即记录、署名,表明文章的作者及写作目的。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