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命理探源【译注】 > 议论三十二则(三)

议论三十二则(三)(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文: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

译文:

人力对命运说:“你的功劳怎能与我相比?”

命运反问:“你对万物有何功劳,竟敢与我攀比?”

人力宣称:“长寿与短命、穷困与显达、尊贵与卑贱、贫穷与富有,都是我能决定的。”

注解:

1. 力命对话的哲学意义:通过拟人化手法展开辩论,“力”代表主观能动性,“命”象征客观规律,二者的对立反映了先秦哲学中“人为”与“自然”的根本矛盾。

2. 语义关键点:

“若”通“汝”,为第二人称代词,体现对话的直接性。

“朕”在先秦为通用自称,秦始皇后才专属帝王,此处为命运的自称。

3. 辩论核心:人力主张通过努力掌控人生境遇,命运则质疑其实际效能,为后文的例证反驳埋下伏笔。

原文:

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

译文:

命运反驳道:“彭祖的智慧不超过尧舜,却活到八百岁;颜渊的才能不在众人之下,却年仅三十而亡。孔子的德行不逊于诸侯,却被困在陈蔡之间。殷纣王的品行不及微子、箕子、比干,却位居天子之位。季札在吴国没有爵位,田恒却专权齐国。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季孙氏却比柳下惠富有。如果这些都是你能决定的,为何让贤者短命、圣人穷困,让愚人显贵、恶人富有?”

注解:

1. 历史例证的逻辑力量:列举八组对比(彭祖/颜渊、孔子/殷纣等),以现实中的“反常”现象质疑人力的作用,揭示命运的不可控性。

2. 具体典故解析:

三仁:指殷纣王的贤臣微子、箕子、比干,孔子称其为“三仁”,代表德行的最高标准。

季札让国:吴国公子季札多次推辞王位,最终未能获得爵位,象征“德不配位”的现实矛盾。

田恒弑君:田恒(田常)杀齐简公,立齐平公,开启田氏代齐的序幕,体现“逆者得势”的历史吊诡。

3. 修辞结构:连续八个反问形成排比,强化命运的诘问力度,最终归结为“寿夭、穷达、贵贱、贫富”的分配不公问题。

原文:

力曰:「若如若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译文:

人力说:“如果像你所说,我确实对万物无功。但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难道是你在主宰吗?”

命运回答:“既然称为‘命’,哪有主宰者呢?我只是顺势推动顺遂之事,放任曲折之事。人们自会长寿或短命、穷困或显达、尊贵或卑贱、富有或贫穷,我又如何能知晓其中的缘故?”

注解:

1. 命运的本质定义:命运否认自身是“主宰者”,强调其“直推曲任”的自然属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运行,而非有意识地干预人事。

2. 道家思想渗透:

“自寿自夭”体现道家“自然无为”的核心观念,与《庄子》“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一脉相承。

“朕岂能识之哉”的重复句式,强化命运的不可知性,暗示人类理性无法完全理解宇宙的运行法则。

3. 辩论的最终结论:力与命的对话以命运的“不可知论”收尾,揭示了先秦哲学对“人力极限”的深刻反思。

原文:

唐通事舍人庐重元解云:命者必定之分,非力不成。力者进取之力,非命不就。有其命者,必资其力。有其力者,或副其命。亦有力之不能致者,无命也。恃命而不力求者,候时也。信命不信力者,失之远矣。信力不信命者,亦非当也。

译文:

唐代通事舍人庐重元注解道:命运是必然的定数,但没有人力则无法实现。

人力是进取的动力,但没有命运则无法成就。

有命之人必须借助人力,有力之人未必能契合命运。

也有穷尽人力仍无法达成之事,是因为缺乏命运的眷顾。

依赖命运而不努力的人,是在等待时机;只信命运而否定人力的人,背离了事物的本质;只信人力而无视命运的人,同样不符合实际。

注解:

1. 力命关系的辩证统一:庐重元突破原文“力命对立”的框架,提出“命非力不成,力非命不就”的互补观点,强调二者的相互依存性。

2. 实践指导意义:

“有其命者,必资其力”:主张在承认命运的前提下积极行动,避免消极无为。

“恃命而不力求者,候时也”:批评完全依赖命运的投机心理,提倡“尽人事以待天命”的务实态度。

3. 历史定位:庐注融合儒道思想,既继承道家“天命”观,又吸纳儒家“人力”论,为后世命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议论三十二则·三”主要围绕八字命理学中阴阳干支的特性、五行生克的动态规律及日主强弱的判断逻辑展开,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命局分析框架。

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总结:

一、阴阳干支的本质差异与作用机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