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增加给女子分田)公主登基是对宗法制彻底的挑战(2 / 2)
【然后他悲痛的表示,朝臣们所犯的罪实在是太多,不处罚不足平民愤。但他又不忍严惩大家,所以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规定被查出来有罪的官员可以通过上交田地、私产抵罪,减少贬官的级数。】
【相较于被贬官,朝臣们自然是选择破钱免灾,毕竟保住官职他们的钱和田地还能再赚,但一旦被贬了官就不知道何时能够回来了。】
【一时间朝廷回收了大量的土地,国库也被大大充盈了起来。】
【当然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一番操作有些徇私枉法,似乎只要有钱犯罪也不算什么事。但大家要考虑到那时候的环境,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晚年的安乐大帝还吐槽过,那时满朝文武、皇亲国戚几乎都被查出来有违法乱纪、私占土地之事,他们总不能把他们全都给贬了,毕竟那样的话朝廷根本没法运转,更何况这本来也是她为收回田地设的一个局,只能等之后科举制进一步推广选出足够多合格的官吏们才能将他们一一替换掉。】
【而这一通操作之后,不管是朝臣还是武家人却依然觉得李显宽宏大量,很是有人情味,是个难得一见的仁君!】
【不得不说李显的演技真的是绝了,明明在第一次登基之时他还是个什么都表现在脸上的蠢蛋,再一次登基时竟然有了将朝臣们玩得团团转的演技了。而其中固然有他自己十几年在房州时的卧薪尝胆,也离不开安乐大帝对他的提醒,父女两这一通操作真真是天衣无缝!】
【每次在史书里看到这段后我都很想吐槽,那些个朝臣、世家当初推举李显上位多半是觉得李显好拿捏,结果最后他们竟是被李显给骗得个彻彻底底了,不知道他们心中有没有后悔!】
一瞬间所有人都望向了李显,仿佛在说原来你是这样的李显!如此的阴险狡诈!
而被天幕拆穿了自己心思的李显却是挺了挺胸,没有任何心虚。
这十几年他不能进步吗?这演技难道不是帝王必修课吗?这群人怎么这么惊讶?这也太看不起他了吧。
天幕下的朝臣们只觉得快要被打击得心如死灰,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他们不仅被李云乐骗,竟然还被李显骗了!
若不是今天天幕的提醒,他们可真是一点没看出来,李显时如今还算单纯呢?还是他如今就已经深谙扮猪吃老虎之道了?
算了,不管了,为了以防万一他们不能再支持李显为帝了,得重新找个人选。
相王李旦如今深居简出,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应当比李显好相得多。
最重要的是他并没有什么能力出挑的女儿,反而是几个儿子都很是不错,一派玉树临风的模样,特别是他的第三子李隆基,更是颇有贤名。
武皇也在心中感叹了句,显儿终于长大了啊。
若是他早个十几年长大,如今说不准就要大变样了。
当然也幸好那时的他没长大,不然她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放心他去房州。
不过这手段虽然精妙,但朝中大臣不可能全都没有发觉,哪怕当时没有发现,回过神来便会想明白啊。
很快天幕的话便印证了武皇的判断。
【不过呢朝堂之上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草包,很快便有人敏锐地发现这场争斗看起来跟安乐公主关系不大,但细细一思索便发现一切的由头似乎就是传出安乐公主看上了武延秀,武家因此要被重新启用了。】
【再加上有之前安乐公主挑动佛、道两家的例子在,于是很快便有人反应了过来,他们又被安乐公主给利用了!】
【而这时,韦皇后又在一次宫宴上直接辟谣了安乐公主和武延秀的婚事,更是坐实了众人的猜测。一时间满朝文武可是对安乐公主又惊又恨。】
【本来朝野上下便又许多人不满安乐公主女子之身担任官职,如今更是再也忍不了了。不少人觉得若是是继续让安乐大帝参与朝中大事,他们可真的没啥活路了!】
【而又在这时,他们发现安乐公主竟然在给百姓分地时竟然将女子也涵盖在内,并未将其区分开来!】
【虽然在隋朝之前,女子是能分到男子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田地,但那时华夏的人口少啊,土地荒着也就荒着了,还不如让女子去种地。但现在人口那般的多,男子都不够分?怎么能将土地继续分给女子?】
【而且他们还惊讶地发现经过这一百多年取消女子分地的权利后,女子们便只能依附于他们,比之从前要温顺得多,也不再动不动就闹和离了。】
【当然这种隐秘的心思他们是不会对外人提的,他们只会对外说,女子力气小,赋税徭役对于他们来讲负担太重,女子们不再分地便不用再受赋税徭役之苦。这是德政啊!】
【而现在安乐公主竟然要重新给女子分地了,他们自然不愿意把到手的利益再让出去!】
【本来就一肚子气的朝臣们当即找到安乐公主,表示强烈反对,还指责安乐公主在实行暴政,不体谅女子,而且这样重大的政策竟然没有提前告知他们,实在是荒唐。】
【彼时还是公主的安乐大帝虽然年幼,但对他们的心思可是一清二楚,只冷笑道,“本宫从前便说了要给全天下人分地,其中自然包括女子,怎么能叫未曾通知?还有不给女子分地如今只实行了一百多年,但给女子分地却实行了上千年,本宫只是遵循古制罢了。至于是不是不体谅女子,自然是要去询问女子本人的,你们且先去走访天下女子一遭询问过他们的想法再说吧。”】
【这一番话将朝臣们说得可是哑口无言,哪怕他们扯大旗说什么暴政,但却也心知肚明大部分女子们会怎么选,她们怎么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呢?】
天幕下的李云乐此时难得地露出了个笑容,她总算为天下女子做了些什么了。
华夏女子地位自唐之后走低,虽然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所谓的儒家教化,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在隋唐之时朝廷彻底取消了对女子授田,让女子彻底成了家庭中的附庸,地位一落千丈。
幸好她穿越到如今一切才刚发生的时候,她还有机会去改变,去帮助那些还未被规训的女子。
武皇则是眉头一挑,心有余悸。
她之前只想着多提拔女子为官,却没想到民间分地之事竟然会对女子地位影响如此之大。
幸好,幸好,李云乐及时将它改正了过来,不然继续发展下去那华夏的女子可真是倒大霉了。
即使如此,那就直接从她这改掉吧。
至于朝臣们,自然也是反对给女子分田的,但他们如今还有罪证挂在天上呢,担心的事多了去了,他们哪有心思去为了这件事在武皇面前当刺头呢?
他们自然是闭眼,装作没看见,没听到。
天幕上朝臣的心境很快也与他们类似了起来。
【重新给女子分地之事虽然让朝臣心生不满,但总归前朝有先例,那时的女子也没反了天,朝臣们自然不可能真下大力气去反对这件事,毕竟马上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李显又一次拒绝了他们立太子的请求!】
【哪怕臣子们再三告知李显国无储君国家不稳,李显却依旧不愿意立太子,逼得太狠了他就做出一副忧伤的样子,表示自己唯一的嫡子李重润才刚死没多久,他这么快就立庶子为太子那实在是太寒了发妻韦后的心啊,所以得再登上几年再说。】
【朝臣们一直知道韦后陪着中宗吃了许多苦,两人的感情很是不错,之前觉得深情的李显这般表示倒也不奇怪,但如今一看却是哪哪都不对了起来。他们生出了一个念头,李显该不会是想要立他和韦后的幼女安乐公主为太女吧?】
【这个想法很是有些离谱,而且从古至今都没有过。哪怕是武皇以女子之身登上了皇位,但她也是在父权制的背景下行使母权、妻权以太后之尊登上的帝位,若是公主也能当太女继承皇位那可真是更恐怖了,毕竟公主上位于宗法制是彻彻底底的伤害。】
【太后登基成了女皇,在她百年后也大概率只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江山还是老李家的。可公主登上皇位的话,她的皇位又传给谁呢?传给自己的儿子的话那不就是将江山交给外姓人了?或者说在宗室里挑个侄子来继承皇位?但从人性上来看,谁会愿意越过自己的孩子传位给侄子呢?】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如同武皇当初那般让公主的孩子都跟着母亲姓,但且不论未来她的孩子会不会在她死后改成跟父亲姓,若是坐上皇位的女皇都让孩子跟着母亲姓了,这种风潮一旦在民间发扬,那岂不是天下将有一大批孩子都要转而跟着母亲姓了?这动摇男人的冠姓权自然是所有男人都不能接受的事!】
【同时如果皇位都能传给女儿,那是不是意味着别的田地、财产甚至爵位、官职也都可以传给女儿了?前两者还好说,毕竟那时候女儿只是相对分得的财产较少,但爵位、官职可是从未有过传给女儿的啊!】
无数人顿时神色大变,甚至连之前前来支持李云乐的百姓脸上都露出迷茫神色,显然都没料想到竟然会对天下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至于朝臣们,更是脸色比锅底还要黑沉。
天幕出现的时间太短,再加上一个个消息都实在是太过炸裂,以至于他们虽然感受到这第二位女帝跟武皇登基还有些不同,却并未细想。
但如今天幕却是将其中的悖论彻彻底底的展现了出来!
若真让安乐郡主登基,并且将这一制度传了下去,那真是对如今宗族制彻彻底底的颠覆!她的登基也远比武皇登基要让他们更加不能接受得多!
一瞬间几乎所有朝臣满脑子都只剩下哪怕付出一切也要阻止天幕中所言的情况发生,而他们也已经看了出来武皇并不打算处理安乐郡主了,不然不会在天幕曝出一个个大瓜后却依旧没对李云乐做什么。
所以他们只能靠自己了!哪怕最后走到政变那一步他们也在所不惜!
反正,原本的历史里大唐也有着这样一场政变不是吗?
吹着头的李隆基此时眼睛却满是精光,心跳如擂鼓。
他看到了朝臣们脸上的怒气,也看到了百姓脸上的迷茫,很显然不再像之前那般支持李云乐了。
机会就在眼前,今日过后,世家和朝臣们哪怕是拼得个鱼死网破也会直接杀死李云乐。
现在的李云乐既没有天幕中皇帝无条件的支持,也还没能彻底收拢民心,她靠什么保住性命?人若是死了那便也谈不上以后了。
武皇哪里觉察不出天幕这番话将会带来什么惊涛骇浪?眉头也不禁拧了起来。
她自然不会觉得自己开创女子称帝先河能会让李云乐未来登位更加轻松,但她觉得有了自己这个先驱,天下之人接受起来应当会更快一些。
毕竟有了第一个,再有第二个也正常。
只是现在听来,李云乐以公主之身登基面临的反对恐怕不比自己小啊!
而如今天天幕的提前告知定然会使朝臣们更加疯狂地阻止李云乐,甚至连原本支持她的百姓都会倒戈,到时候哪怕是自己恐怕也压不住那些人了。
不过真到了硬碰硬的阶段她也不惧,如今宫廷禁军的大权终究还是在她的手上,只能再来上一场朝堂清洗了。
最为忧心忡忡的自然要数李显。
天幕中的女声虽然对安乐一片推崇,但实际上却起了反效果,它言明的未来将会为安乐招来天下所有男人的反对,安乐危险了!
他对自己当不当这个皇帝倒是无所谓,但是安乐却是真能为百姓带来太平盛世之人,若是因为这天幕失了机缘,那不仅是他们家的损失,更是全天下百姓的损失啊!
他下意识朝着李云乐望去,本以为会看到李云乐眉头紧锁,却不想李云乐一脸镇定地望向天幕,好似没有意识到危机一般。
而在接受到他关心的眼神后,李云乐甚至还给他做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李显心中一惊,难道安乐还没意识到危机?
但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他都能意识到,女儿比自己可聪明多了,不可能没意识到。
所以她是在逞强,还是她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不过女儿从来不是托大之人,她说有把握就应该是有把握吧?
而身为事件中心的李云乐此时的确不是逞强,也早已经将事情想得透彻明白了。
左右那些个老古板朝臣们早就想杀了她,如今不过是想杀她一次和想杀她百次的差别罢了。
更何况早在决定要登上皇位的那一刻,李云乐就明白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男权加上宗族制的桎梏,而这些桎梏哪怕是千年后的后世也并没有完全解决。
可她既然穿越到这一时代,便要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更何况何况这一时代除了武皇外,全世界都不约而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政治家。
新罗有善德女王和真德女王,日本有推古天皇、持统天皇,拜占庭出现了伊琳娜女皇,吐蕃也出现了摄政太后赤玛伦……甚至东女国一直由女皇当政!
只很可惜各个国家最后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将女皇的制度传下去,这些都是她从前读史之时无比遗憾的。
但同样的如果她能作为那只蝴蝶,说不准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如今她唯一忌惮的便是武皇想要杀了她,毕竟武皇手中握着军队,还占着“君臣”大义。
但好在李云乐已经基本确定武皇不仅没有杀她的意图,还因她展现出来的才能隐隐有更加重用她之意,所以她自然会保自己的。
而那些个世家、朝臣们,他们的确根深蒂固、枝叶繁茂,但是不也通通死在黄巢的起义军的刀下了吗?
这些个世家能盘踞那么久也不过是碰上了东汉后到唐朝前皇权更叠太快,根本分不出精力处理他们。
况且皇帝们为了名声或者利益也没真的想灭了世家,只要他们听话便可被皇帝们放过。
后世经常有洗脑包说唐朝时世家有多么的厉害,完全不将皇帝放在眼里,但除了唐末皇权式微时,也没见有皇帝对付不了的世家。
哪怕是军事出身的关陇贵族们不也被李治收拾得服服帖帖吗?
当然李云乐也不会完全寄希望于武皇,她也早已经想好该用什么去争取军队的支持。
天幕于世家朝臣而言是先机,于她而言也未尝不是机遇。
那些东西由她去展示恐怕还有人会不信,但若是天幕展示就大不一样了。
虽然脑海里已经转了好几个弯,但现实里其实也只过了一瞬,这时天幕也播报起了朝臣们反击“安乐公主”的手段,将众人的思绪瞬间拉了回来。
【朝臣们知道李显很是疼爱安乐大帝这个女儿,走常规路线进谏定然是没用的。毕竟之前李显就跟他们因安乐公主为官、韦后垂帘听政之事吵了数次,一点没有退步半分。更何况现在明眼人一看李显和安乐大帝是在打配合,那些“阴险”的手段明显是安乐大帝教的!】
【这种情况下呢就相当于一场比赛中裁判都是对方的人,继续按规则比下去属实是没什么必要。于是一番思索商议之下,他们决定直接把桌子给掀了逼李显退位算了,反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对于宫变那可是驾轻就熟。】
【至于继任人选嘛,他们本来属意李显的第三子李重俊,认为他可堪大任,成为太子。但这时一个出乎意料的人选却是找到了他们,那就是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