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 第34章 义务制教育的必要性

第34章 义务制教育的必要性(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甚至到了后来学历越高的工人工资还会越高,而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除了能找到最底层的劳力劳动,不仅累而且报酬还低。】

【而到了那个时候百姓自己便也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几乎没有人再像之前那般逃脱义务制教育,觉得读书没用,反倒都卷起了学习,毕竟这样哪怕没能科举高中,也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在此刻可谓是具现化了。】

【而这种“卷”就一直持续到我们现在,哎~好不容易卷得研究生毕业,但依旧要当加班狗的up主真是伤不起。】

【说起来那个时候老式的照相机已经被发明了出来,所以还真留下了几老照片。照片不清晰,还是黑白的,但是当时生机勃勃的氛围还是能看出来的。】

【哎,每看见几张照片我都有些可惜,这照相机怎么就晚发明了几十年呢!要是能早点发明,我们就能看到安乐大帝的真容了。】

【听说安乐大帝很是貌美,史书上那般惜字如金,还特意用了十几个字描写她的美貌。不过呢,小黑子们说这是安乐大帝强行让史官写的,史官碍于安乐大帝的“淫威”不得不写。哪怕跟他们说国家博物馆中还有安乐大帝的画像,一看就是个大美人,但小黑子们又非说这是画师把安乐大帝给美化了。】

【还有当时很多著名诗人都为安乐大帝写了诗,在称赞安乐大帝功绩的同时都不忘夸赞一句安乐大帝的美貌,什么“神女”、“洛神”、“云想衣裳花想容”、“光焰动天下”之类的夸赞简直数不胜数。如果安乐大帝真的容貌普通,那些诗人完全可以不提容貌的啊!】①

【当然这些夸赞在黑子口中依旧是这些大诗人迫于安乐大帝的淫威才写下来的,对此我都不知道该说这些黑子是把安乐大帝想得太无聊,还是黑那些大诗人没有一点文人风骨了,连自己私下写诗都要拍马屁。】

【每次看到他们那些言论,我就在心中遗憾安乐大帝怎么就不能留下一张照片,让黑子们无话可说!】

听到这番话,李云乐只想用手将自己的脸挡住。

她一个年轻姑娘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可能不在意,对于别人的夸赞也是欣喜的。

但这当着全天下的面这般夸赞她的容貌,李云乐只觉得尴尬。

而与此同时,现场大部分目光都朝着她的脸投射过来,似乎在观察她是不是真的天幕女声所言的那般貌美。

李云乐此刻只觉得早知道这样,她就应该戴个幂篱再出来!

好在顾忌着武皇在现场,所以众人的打量并不敢太明显。

就在李云乐庆幸之时,武皇却是开了口,“安乐的确貌美,倒是没有辱没朕的美貌。朕之前的一大遗憾便是朕的几个儿女都没能传到朕的美貌,不过幸好你们这些孙辈还不错。”

“既然这些个后世人不信史官对于安乐容貌的记载,那哪天朕专门赋诗一首吧,这后世人总不敢再说朕也是碍于安乐的权威说假话了。”

李云乐:……

她只觉得眼前一黑,随着天幕播报,两人间的关系拉近,武皇真的是越来越爱拿她开玩笑了!

呜呜呜,原来你是这样的武皇!说好的严肃、强大、冷酷呢!

怎么世界上有这么爱逗孙女的祖母啊?!

好在天幕女声抱怨归抱怨,放图片的动作却是没停,天幕上很快出现了一副副画面。

画面没有颜色,仿佛是由墨画成的一般,但相较于如今的工笔画却是写实太多。

那是一座繁华的临河城市,而且应当是在城中某处高山上拍摄的,所以几乎拍下了整座城市。

城市很大,一座座比如今宫殿还要大的建筑伫立在其中,上面还带着好几根直插天际的烟囱。

很快画面变化,画面变成了城市中的近景。

虽然城市近景不如俯瞰那般让人震撼,但是能看到的是百姓比之如今百姓的脊背要挺直很多,虽然远不到胖,但却不再瘦骨嶙峋,精神气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身上的衣服也甚少有补丁。

而后画面再次变化到工厂内部,一个个巨大的机器犹如钢铁怪兽般将人类衬托得极其渺小。

机器正“吞吐”着一个个物品,而站在一旁的工人却只是将其组装起来,机器竟然承担了大半的生产过程。

众人愣在原地,哪怕天幕已经预告了许多次,他们心中也有了预期,但此时依旧很是震惊于画面中那未来的场景。

而且算下来那时至今应当不会超过百年,整个社会竟然便已经发生了。

那些钢铁真的不是什么妖精变出来的吗?太可怕了!不过百年他们竟然能造出这样的东西来。

这一刻众人无比清晰地意识到那时的世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皇自然更加能感受到这图片中代表的沧桑巨变,她的眼神发光,心中对“蒸汽机”、“机器”越发的渴望。

这些工厂、机器其实不如她曾经修建的万象神宫那般宏伟,但她知道它们绝不只有象征意义,而是能真的能为天下带来改变,能为百姓带来实际利益。

虽然听天幕讲述了许多,也知道李云乐有一个叫“研究所”的东西,武皇对李云乐能做到眼前这般壮举却还是有着很多疑惑。

这绝不是一人之功,甚至不是李云乐带着几百个、千个工匠就能做到的,他们最多能充当成一个引子,想要让全天下发生这样的改变必然还做了其他。

武皇觉得自己一直忽略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而那才是发生眼前改变的关键。

对了,天幕一直提那什么自然科学,难不成……

而这时天幕也继续讲述着。

【当然之前那些改革本质是针对于教育公平的改革,不管是义务教育、糊名考试都是为天下百姓提供一个公平的选拔环境。】

【而对于那时的科考内容,安乐大帝也做出了许多改革,因为她发现当时科考的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学子为官的本事。】

【举个例子一个人文章诗词写的好那可跟他的理政水平没有关系,虽然进士科和秀才科也会让士子论政,但是那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许多技术官员所需要的技术更是跟考试内容也相差甚大,比如农业相关的官员需要对农事熟悉,工部官员则需要对工程类比较熟悉,但那时的科举却是根本不考的。好在那时还考算学、法学,不然那可是一毛钱关系。】

这话一出,不少读书人便下意识地想要反驳。

长期以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才华不就是看他文章写得好不好吗?还能考什么?

他们张口想要反驳,但是仔细思索一番后却发现天幕所说的又似乎真有些道理。

即将要科考的士子们更是心头一紧,该不会要改考试内容吧?那他们这一代岂不是以前都白学了?

【当然安乐大帝自然不会直接大改科举考试内容,毕竟考生们都学了几十年了,临考时发现自己以前学的全都白学了定然要崩溃。】

士子们:幸好,幸好,安乐大帝果然还体谅他们的。

【安乐大帝没有去动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而是在原本不受重视的技术类科目上增加了科目,多了自然科学,农学实务等科目。同时在公办官学中也加了这些课程,并且通过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子学习。】

【同时因为这些科目竞争较小,倒还真吸引了不少寒门和平民士子开始学习。】

【而后安乐大帝在科举取士,安排官职之时,逐步提高对技术类士子的倚重。】

【当然那时候安乐大帝的做法自然也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因为长期以来,科举制都以进士科为尊,明经科次之,而那些什么算学、法学科都是考不上前两者的士子才会去考的,而为官之后官员内部鄙视链也几乎是这个顺序。】

【譬如我们熟悉的名臣狄仁杰就是出身明经科,哪怕他最后成了宰相,依旧被不少官员在心中暗暗鄙视。】

天幕下,狄仁杰微微叹了口气,他对文章诗词没那么擅长,更加擅长实务,所以选择了去考取明经科。

而他也的确生出过疑问,官员的好坏难道不应该更加看重实干能力吗?他不擅长做诗一点不影响他可以一年处理完1.7万件案子啊!

“安乐大帝”的确是改到了根上了!

不过她的这项改革动了朝中不少官员和士子的利益,阻力怕是也不会小。

【安乐大帝并没有公开宣布她将更加倚重技术科士子,只是先偷偷提拔,但渐渐地进士科臣子们便发现了安乐大帝用人的变化,这几年升迁更快的竟然都是什么算科、农科、自然科的士子!】

【被动了利益的朝臣和士子们自然不能忍,纷纷发起了反对,直言安乐大帝这是不尊重传统。】

【安乐大帝倒也没直接发怒,而是直接甩给了他们一张表,那张表赫然是这几年她给朝臣们工作能力的打分,而技术类官员的打分普遍比进士科臣子的打分要高得多!】

【随后安乐大帝才对众人道,“虽然朕也很喜欢锦绣文章,但为官好坏跟你的文章并没有任何关系,看的是你们为百姓做了什么,所负责的工作有没有重大突破。”

“譬如司农寺卿就应该看他有没有发现田地增产措施,有没有改进出更轻便的农具。而不是像你们这般口头上漂亮话说了一大堆,结果一看根本没为百姓做多少事。”

“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打分名单,朕对你们进士科臣子可没什么偏见,那些沉下心做实事的,朕给的分都不低,官职也是越升越高。”

“到了如今,你们还认为朕不重用你们是朕之过吗?空谈国事要不得!”】

朝臣们只觉得自己的心被重重一锤,“安乐大帝”虽是在骂当时的朝臣,又何尝骂的不是他们呢?

武皇则是合掌大笑,对着上官婉儿道,“安乐说得对,朕也不想看到朝臣们空谈国事,你回去也拟个给朝臣打分准则出来,”

朝臣们欲哭无泪,他们不是都已经科考完许多年了吗?怎么还要接受考核?!

【在这之后科举重进士科,轻明经科、技术科的状况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士子不再只学那些经史典籍,而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农学等等。】

【当然学的人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也越来越多的技术科士子落第。】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科士子进入到民间,让华夏民间也迎来技术上的爆发。】

【科技进步从来不是单个或者几个所谓顶尖的研究所就能做到的,需要大量的普通工程师一起在实践中研究进步。】

【华夏能在短短百年时间发生这样的沧桑巨变,依靠的事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