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这个女人,他不会让给别人(1 / 2)
第036章 这个女人,他不会让给别人
训练场内, 银长发的男人单手持着手机贴在耳侧,身形笔直。他的身前是冰冷的枪械,他的身后是被模拟风吹起的衣摆。
黑衣,黑枪, 银发, 白肤。
这是一副极其单调而冷肃的图景。
电话这边的琴酒一时没有说话, 而那边的朗姆也保持着默契的沉默。
空气中只有精密机械运转的嗡鸣和细细的风声。
在组织中, 成员们大体上还是互相协同联动的, 不至于说是派系林立、你死我活——那是处境安稳的合法机构才有闲心玩的权力游戏。
但是,所谓“党内无派, 千奇百怪”, 这句话有时候并非没有道理。
组织的代号成员会有各自惯用的下属和心腹, 代号成员之间也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此一来, 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靠拢的团体和势力。
举个例子,琴酒就是行动组这边领头的老大, 假如朗姆想要调动伏特加,尽管朗姆的地位高于伏特加, 那也得跟琴酒打个招呼, 得到同意后再调动。
基层成员也是一样的道理, 理论上正式成员都可以差使他们做事,但首先得有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从哪里来?从他们的上线那里要。
并非所有的基层成员都是共用共通,信息公开的。
代号成员就有资格做上线,指挥小弟了,但他们必须要将自己下线的情况上报。
而像琴酒和朗姆这样的, 自己就是被上报的终端了,手下的基层成员不需要通知同等地位的代号成员, 直接录入进只有那位先生能查阅的资料库即可。
至于为什么不通通交给情报组?
情报组里的情报二字,是指收集与分析,他们的消息是很灵通,在资料方面权限也很高,但不是全权接管资料库……这是分权与制衡的运用,若朗姆真的什么都知道,那BOSS可能就要睡不着了。
只不过片刻后,琴酒没有任何喜怒地开口了:“你是在和我偷换概念吗?朗姆。”
“波本是你自愿介绍过来的吧。”
而且还是在有任务需要时,朗姆推荐的人选。
波本即使不能算是从属于朗姆团体,也与他走得非常靠近了。
往好听的方向说,那叫介绍个帮手来。
往难听的方向想,也可以认为是朗姆给与他相近的波本提供出头立功之机,变相扩大他自己的人脉、势力与话语权。
和疏于人际交往,遇事就冷血镇压,被很多组织成员畏惧的琴酒不同,朗姆确实更加世故,擅长于、并也乐于做这样培植势力的事情,去提高自身在组织里的影响力,因此逐渐被很多成员认为是组织的二把手。
总之,这与大方不大方没关系。
朗姆以自己“大方”分享了波本为借口,反过来索要另一人的使用权,乍一看很合情理,但仔细一想,就知道这是偷换概念,前后两件事的性质根本不同。
电话那头,朗姆以老年人的语调,年轻人的声线笑了笑,一语带过:“只是开个玩笑。”
“我这里现在不缺人,提前先向你打个招呼,有需要时再另说。”
这当然是打圆场的假话。
若是琴酒的态度随意点,朗姆肯定会不客气地就驴下坡,要走那个人,顶多和对方互换资源,公平交易。
现在琴酒表露出了明显的反感,朗姆就会识趣地不再提起,就当作试探一番,也不是全无收获。
“你未免提前得太早了。”
琴酒嘲讽一句,就不欲再谈了,最后简短地撂下一句话,“我还有事。”
没有多余的客套与推诿,他直接挂断了电话。
他拒绝了朗姆。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
一,琴酒无意分享,好用的人手总是不嫌多的,独占永远要强于共享。
朗姆明显也不缺下属,只是性急又贪婪。
二,朗姆越权了,这是很冒犯和容易触怒他人的事情。
是以前捡漏库拉索的事情让他尝到甜头,才想故技重施吧。
琴酒想着,将手机收回了口袋。
他在心里默默调高了对椎名弦的评价和重视程度。
这也不失为一种稀缺效应①。
无论是人,还是物品,那些稀少的、有人争抢的,就格外地香一些。
就好比情感关系中的追求者与被追求者。
当追求者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竞争对手时,固然会担忧失败,但也会产生一种择偶眼光被大众认可的感觉。
没信心的追求者会退出,有信心的追求者会加大投入,最后胜利者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会人性使然地更强烈一些。
这个比喻不完全恰当,却能够与琴酒的心理活动大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