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国子监留级生 > 第28章 太学

第28章 太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8章 太学

俞渐离重回太学, 这消息不出一日便在国子监里传开了。

四门学曾与俞渐离同一支堂的监生,早晨进入支堂,便看到俞渐离之前的座位已经空了, 并且被移到了教室的最后,未能再见到俞渐离的人。

这似乎也意味着,俞渐离之后和他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

俞渐离进入了太学的支堂, 不少听到消息的监生还没能缓过神来,人已经在他们支堂出现了。

如今俞渐离已经洗脱了之前的污名, 对于他的评价倒是不如之前凌厉了。

支堂内的气氛虽然尴尬,却不至于像在四门学刚开学时那般让人浑身难受。

说起来, 俞渐离也算一个传奇人物了。

长相方面自然不必说, 毕竟是公认的好样貌。

才学方面似乎也不错,能在困境时离开国子监, 又凭一己之力杀回来, 还能重新证明自己,其实力可见一斑。

现在他重回太学, 怕是之后在国子监都会流传他的传说。

这样厉害的人物出现在太学, 还是在自己身边,自然会引来不少人多看几眼。

也有人好奇,俞渐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之前的恶名已经被推翻, 那么他实际上是什么样的秉性?

俞渐离的位置在角落,他刚刚整理完东西坐下,就有人到了他前面坐下,笑嘻嘻地打量他:“我早就听闻过你的事情,没想到你居然会和我一个支堂。”

俞渐离还在整理东西, 同时回答:“嗯,以后我们也算得上是同窗了。”

“很早之前我见过你的, 不过我估计你不记得我,我都是人群里围观你的那个。”

这人倒是诚实,让俞渐离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夸赞他真够闲的?

在他不知所措的间隙,那人再次开口了:“说起来,你怎么没和明知言一个支堂?”

“我说到底也是耽误了两年的学习,到他的支堂跟不上进度,到初入学的支堂又比他们年龄大太多,这里正好。”

那人恍然:“这倒也是。”

那人和俞渐离聊了几句,才想起来需要自我介绍,这才道:“哦,对了,我叫顾琼华,比你小两岁。”

“嗯,你好。”

俞渐离收拾完东西,此时刚刚有空擡头看顾琼华一眼。

仅仅对视一瞬,顾琼华就一脸惊诧的表情:“果然不能和你对视,你看得我心里小鹿乱撞。”

顾琼华不过十六岁的年纪,还是少年模样,细长脸,眼睛很大,有漂亮的卧蚕,看起来人也很好相处。

他穿着国子监统一的衣服,身材清瘦,个子与俞渐离相当。

这般与俞渐离说话也不会觉得奇怪,显然是一个性子开朗的。

这时斜前方一个小胖子回头,问道:“俞渐离,你当真有考试技巧?”

这一句话,引得不少监生回头看向他们,这个话题显然更吸引人。

俞渐离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道:“不过是重学之前的知识,碰巧关心了当时的实事,所以知道了一些。”

没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小胖子吧唧吧唧嘴,没再说什么,继续闷头看书了。

顾琼华在此刻说道:“听说我们支堂的进度,就是你离开国子监时学习的进度,之前的知识丢了两年,之后也都是新学的了,你还能跟上吗?”

“应该可以,这两年我并未丢下学习。”

“那你确实厉害。”他说着指了指自己,“我入学也有两年了,如今积分和你一样。”

“也算不错了。”

“这是自然。”其实顾琼华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我们支堂这短短几日内就转来了两位才子,也是传奇。”

转来了两位才子。

俞渐离终于意识到了不对,擡头便看到林听进入了支堂。

他的心情一下子跌进了谷底。

这支堂还挺热闹。

两个不该此时出现在国子监的角色,最终在一个支堂里相遇了。

林听看到他,还心情颇为不错地主动问好。

俞渐离只能点头回应。

他们两个人都是最后来的支堂,位置都在最后一排。

俞渐离靠角落一些,林听便在和他间隔一条过道的位置。

也就是国子监没有同桌一说,不然林听算是他的同桌。

顾琼华这人颇为神奇,很快和原本在俞渐离前桌的人换了位置,干脆坐在了俞渐离前排。

他和俞渐离不熟,也不怎么去打扰俞渐离,倒是喜欢戏弄小胖子。

课上,小胖子睡得正香,顾琼华团了一个纸团放在小胖子的嘴唇边。

小胖子呼吸会将纸团吹远,纸团碰到桌案上的手臂后又滚回去,接着再被吹出去。

顾琼华回身用手肘撞俞渐离的书本,让俞渐离去看。

俞渐离觉得幼稚得很,在博士讲学时,抽出了一张纸,折了折之后,叠出了一朵花来送给了顾琼华。

顾琼华是个少见多怪的,拿着纸花睁大了双眼,捧在手里研究了好久。

主要是他是眼睁睁看着俞渐离叠的,他一直在看,可到了中间就跟不上了,到了后面就只能暗叹神奇了。

等到下课,他才回头问俞渐离:“这个是怎么叠的?一张纸还能有花有叶,栩栩如生的,都不用裁剪吗?”

俞渐离拄着下巴去看博士布下的作业,随口回答:“我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

“不愧是俞千手的儿子。”

俞渐离的父亲人送绰号俞千手,不过是人比较厉害,做出过不少出名的设计来。

京里有处园林出自他父亲之手,有一次发大水,唯独这一处园林安然无恙,排水做得极好。

还有最高的那座塔,也是父亲搭建的框架。

他父亲还发明出了不少小的工艺品,到现在都还被京里的人争相购买。

俞千手离开京城,对工部的打击也是巨大的,毕竟是少了一位有真才实学的手艺人。

“你可知道中秋节?”顾琼华想到了什么回头问他。

“这是自然。”

“去年中秋节,京里举办了一个千灯会,热闹得很!最漂亮的几盏灯被拍卖了,你猜卖了多少银子?”

这还真是俞渐离不知道的事情,登时来了兴趣,擡手比量:“五十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