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五)(2 / 2)
这小子可真有福气啊。
一想到当年摄政王拿捏他的手段,宋庭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福气,可算是有人来接着了。
“余杭一代水患的事情,你知道的吧。”
青杨点头。
摄政王便接着道:“现余杭县令是两党之中属于权贵一派的人。他在治水过程中,被另一党弹劾,说是治水不利,有贪污钱财之嫌。而就在这个,之前被临时调动过去支援的南方的军队中,出了点事。”
听到这里,一旁的宋庭插了一句:“他不知道支援的事情。”
“当初南边除去镇守的将士外,最后一批将士已经快要抵达京城了,临时去了余杭一带支援。就在御史台的官员刚抵达余杭的时候,有一个将士,连夜与县令起了争执,带着人开闸泄洪。并且不等县令反应过来,还把粮仓开了。”
青杨稍微有点听懂了。
在这两党人揪着水患这件事起争执之前,有个不相关的人突然插了一脚进来。
这行为甚至可以说是狠狠甩了那余杭县令一巴掌。
“然后,不等这一党官员反应,那个将士已经跑了,剩下的这批士兵已经和朝廷的官员交接完,只留下一部分人镇守,其余全都回京了。”
回京了?
青杨一愣,忙追问道:“那我爹为什么还没回来。”
他怎么从未听姜禾提起过?
突然被打断,摄政王也有些没反应过来。
他虽关注此事,到底是宏观统筹,也不会了解到那么细枝末节的地方。
这事还是宋庭知道得详细,他问:“你家里收到任何关于阵亡的消息了吗?”
青杨思索了片刻,摇了摇头。
宋庭语调轻松:“那估计是留在余杭的最后的一批人了,他们这一批将士,也是有血性的。为了掩护逃走的那个,可是生生临时打乱了原本的行列,那余杭县令到头来只知道那天晚上有人威胁他,却压根不知道那人叫什么。”
他越说越起劲,一拍桌子,两眼放光。
“最绝的是,他叫人开闸的时候,是一个个通知的,一传十十传百的。一时半会也就找不出来源头是谁,估计那人也得任将军器重,士兵们多有维护,这事闹到现在还是不知道他叫什么。只知道他身手不错,好不容易知道他回京城了,但也跟丢了。”
身手好?为人仗义?
青杨是越听越不对劲,这怎么听着像他爹呢?
不过,若是他爹回来,应该是不会回京城的,就算是回来了也要第一时间来找他们才对。
青杨摇了摇头,甩开杂念。
他已经知道摄政王想要问什么了。
“这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是先去找那横插一脚进来的人,还是先去调查那个余杭县令。”
像是有一张卷子,缓缓铺张开在眼前。
青杨有些紧张,他脑子里是有些想法,但也谨慎措辞一番后,才缓缓开口。
“针对灾情,本就有特事特办的法律条文,所以那个将士的行为,虽然过激,但也没法深究。他既有这样好的身手,暂时又没有被知道名字,想来是有一点自己的本事的。不如就放任他不管,他只是躲一躲风头,等到事件平息,他自然也会自己站出来了。”
这个题目宏大,也没有什么正确答案。
青杨有些忐忑地擡眼,见摄政王的眉眼之间并无异色,并朝着他颔首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这才放心大胆地接着说道:“至于那两党之争,也可以利用一番。明面上派朝廷官员安抚住余杭县令,另一边,暗地里叫那另一党去动用力量调查。两派既要相斗,那咬住了就不会撒口的。余杭迟迟不泄洪,要等到一个不谙政事的士兵去开闸,这县令,定是有些问题的。”
他这结论下得笃定,倒叫宋庭惊了一瞬。
初次接触到这类事务的年轻官员,会有一个通病。
在还没有摸清楚政局情况之前,往往是不敢妄下定论的。
就怕初入官场就得罪了人,往往表现得更加圆滑,不会把话说死。
宋庭收敛起面上的散漫和随意,忍不住感慨。
难怪能叫摄政王看上,青杨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今日摄政王其实就是来跟宋庭商议此事的。临时起了心思,校考一番青杨。
青杨的回答是简陋了很多,但是大致方向居然和摄政王的观点惊人吻合。
不过关于诸如给那位大臣透露一些信息之类的,官场上的事情,青杨是真的陌生,所以一概没提。
最叫宋庭和摄政王惊讶的,还是青杨对那个逃窜到不知何处的将士的处理方法。
这将士不是一般人,身手好就算了,今早那工部尚书在去点卯的路上,可是抓着宋庭吹了好一通耳旁风。
说是那人泄洪的手法不一般,事情过了之后,可得留给他工部。
只是在京城里寻找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谈何容易。
摄政王暗地动了一小部分禁军,也是跟丢在城门口了。
禁军统领听闻后,也是找过摄政王了,明里暗里就是想要这个人。
所有人都下意识觉得,要抓紧找到这个人才行。
可青杨却说,别找了,等事情过后,他自己会出来的。
这话,乍一听荒唐,但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他逃进京城,肯定是有自己门路的。
而且这天子脚下,两党咬在一起,一方有什么动静,另一方马上就得到消息了。
要轻易抓走一个身手极好的青壮年,也是极难的。
摄政王和小皇帝也不是什么控制欲很强的人,就非要把那人抓出来握在手里才行。
等到余杭那边明里暗里两条线同时推动,定是会在这将士暴露行踪之前,查出来县令的问题。
到时候借此时,把那李家一溜串撸到底,世族一党,只剩下薛承道这一个不太好办的了。
至于另一边的政见,本就与摄政王的施政理念较为吻合,敲打敲打还是能用的。
宋庭头一回觉得,叫他们相互吵着,居然有叫人省心的时候。
他再看向青杨的眼神,也带上了几分欣赏。
不错不错,不只是会读书,也是会动脑子的。
青杨被盯得有些发慌了,他挺直脊背,看向摄政王时,除去紧张,眼底还升腾着一缕期待。
摄政王垂眸沉思片刻后,不浅不淡地开口:“不错。”
他的语气很淡,但嘴角那微微上扬的弧度,和眼底那浅含着的笑意。已经足够鼓舞青杨了。
虽然摄政王没有对他的观点发表任何评论,但这是青杨第一次在他口中听到“不错”这个评价。
他再沉稳,也是个孩子。
脸上的欣喜,一下子是绽放开了,再也藏不住。
摄政王也并没有夸奖的意思,他朝着青杨看了一眼,吩咐道:“你先看会书,宋庭跟我下楼。”
……
摄政王边下楼,边道:“撤回京城里找人的禁军”
行走到楼下时,瞧见圆头圆脑的一个男孩坐在案桌前,晃着脑袋在看画本。
摄政王脚步稍稍一顿,轻声道:“你再去我库房取一副笔砚来,交给青杨。”
“就说是奖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