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1 / 2)
第 144 章
第144章
“李……白?”徐胜表情微妙。
李是大姓, 白也常用于名字。
可在大唐之后,世间却鲜少有叫李白之人。
大约是因为唐以后,李白这个名字,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了。
他是谪仙人,身上带着盛世大唐的光辉, 只要一提起李白,就总要提起那个盛唐, 但开元盛世之后,紧接着的便是安史之乱。而我们的诗仙, 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只可惜,李白选错了人,最后落得流放夜郎的下场。幸运的是, 流放途中朝廷大赦天下, 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如此,他才结束了晚年的颠沛。
对于李白之死,民间一直都有一个非常浪漫的传说, 说李白是在舟上喝酒,醉意朦胧时, 去捉水中月而溺亡。
大概是这样的结束方式更契合人们对诗仙浪漫率真的印象, 因此在民间流传极广。
根据《旧唐书》记载, 李白是“饮酒过度, 醉死于宣城。”
除此之外, 也有人认为李白是病死于当涂, 而这种说法也见于其他正史之中。
对于这两种说法,程安茉还是偏向于病死这一说的, 因为那时的李白已经六十高龄,再加上流放途中的颠沛,这般曲折,身体每况愈下也是很有可能的。
根据记载,李白晚年曾经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也就是李白的族叔。且李白离世后,他的手稿也被托付给了李阳冰,由其辑录,作《草堂集》十卷,并亲自为《草堂集》题序。
但如果是现代的小朋友,提起李白,大约会抱怨他写的诗太多,且首首要背,全是重点。
可等到长大后,再去读李白的诗,已再不是年少时的痛苦,而是多了更多的感慨。
就比如现在,听到那人自报家门后,徐胜面色诡异,而其他和徐胜一起来调查的人,则是震惊。
这年头,竟然会有人叫李白?
该不会是外国人吧?
可看这长相,也不像是外国人的样貌啊?
而且这么大年纪了,是小时候父母起的还是长大后自己改的啊?
*
程安茉也震惊得很,她甚至已经开始后悔问出这个问题了,这后面该怎么办?
手机对面,苏轼隐隐约约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只是听的不甚明白,连忙追问道,“刚才那个人说自己是谁?什么白?”
程安茉喃喃道,“他说他是李白。”
“李白?!”苏轼音调瞬间提高,“你确定是李白?你是用何物召唤的他?”
对哦,自己最近修复过的文物都不在身边,所以……这个自称李白的人是怎么来的?
难道……这墓室是李白的?
不,不可能。
程安茉立刻否定了这个猜测,李白死后,他便被安葬在了当涂县城南龙山,后被好友的后人与当涂县令一起迁墓到青山,后延续至今。虽然在战争中被损毁过,但后续当地政府有仔细修缮,且修缮过后就一直向公众开放,直到今天。
可以说,李白墓的地点,无论是记载还是沿革都十分清晰,不会出现假墓的情况。
所以这一处墓中所埋葬的必然不是李白。
那么……是墓室中有李白生前所接触过的东西吗?
程安茉的目光缓缓移动到那位白袍老者手里拿着的长剑上。
汉代剑大都有环手,所以也称环首剑,但是这种形制的剑在唐朝前期已经有所演变,而到唐中期时,唐剑的形制已经和今人所印象里的宝剑有些相似了。
李白生于盛唐,亡于唐晚期,这个时候的唐剑,形制已经确定下来,剑首硕大,三耳云头纹,剑格加宽,有的呈现前弯的状态,形同双翼。
而那位白袍老者手中拿着的剑,也恰好符合这一时代的特征。
难道……真的曾经是李白生前的佩剑?倒也不无可能。
但很快,程安茉就意识到了另一个让她尖叫的问题,血啊啊啊啊啊!
那柄剑如果真的是李白曾经使用过的佩剑,那它的铸造时间基本上可以确定,而且保存状况还那样好,都能够直接伤人了!说是能放进博物馆都不为过!
“这位先生,请把剑交出来。”一位警察警惕地对李白道,“这是管制武器。”
白袍老人眉头微微皱起,反而握得更紧了。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无比陌生。
最初的危机已经过去,也能够让李白仔细思考他如今的处境了。
刚刚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只看到有两个男人正拿着类似于铁棍的东西在袭击一个女孩儿,自然顾不得太多,立刻提剑救人。
但如今回想起来,却觉得处处都是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