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第 228 章(2 / 2)
苏清之可没有忘记自己的基建任务是修整城池以及整顿市容。所以苏清之打算将清河郡的房舍做个统一规划,一些破破烂烂的房舍该拆就拆,该另外建就另外建。
另外苏清之还想起后代的水田套种操作,准备趁着刚刚种下水稻不久,往水稻田里放入大量鱼苗。另外,还在池塘以河道堤岸处种植桑麻,同时大量养蚕。
蚕吃桑叶吐丝结茧,排泄的蚕砂可以用来喂鱼。另外蝉蛹也是可以人吃的。放油锅里炸,炸得金黄酥脆后,放上烧烤料,味道那叫一个巴适。当然只放盐,加蒜末姜片葱段爆炒,味道也是香香的。
总之种植桑麻养蚕养鱼和水稻田里放鱼苗是一个道理。鱼吃虫,排泄出来的粪便又能很好的滋润水稻,让水稻更加的茁壮生长,提高产量。
并且收割水稻后,就可以同时打捞鱼。这时候的鱼,个头不是很大,但味道绝对鲜美。要知道后世的稻花鱼,可比一般水库养的鲫鱼贵多了。
很快,马车队伍再次行动,与先前缓缓行动相比,这次的速度要快多了。大概用时十来天,一行人总算回到清河郡。
清河郡的各项建造,在阎象、杨弘、袁涣三人的安排下,依然有条不絮的进行。苏清之回来后,第一时间就把郭嘉、卫仲道介绍给了阎象、杨弘、袁涣三人。
文人相轻,也互相佩服。
都是有大才者,磨合得十分迅速。
就是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是,历史上善谋的郭嘉来到清河郡后,日常活动喜欢和卫仲道一块儿行动。而卫仲道呢,对苏清之口中的高产红薯、玉米超级感兴趣。
特别是苏清之打算播种土豆的时候,卫仲道更是乐呵呵的跑来,一点贵公子的矜持都没有,接二连三的询问苏清之,好几种的高产粮食,怎么搞来的。
除了红薯、玉米外,10000斤发了芽的土豆,是苏清之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效果嘛,说老实话,很喜人,这么说吧,苏清之空间里的种子,不管是蔬菜还是粮食种子,都是经过好几代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种。
产量什么的,只要侍弄得好,就能每亩超1500斤甚至2000斤。
“水稻、小麦都要种。”苏清之蹲在田间,侧头对同样半蹲着的卫仲道说话。“如果能实验出杂交水稻,那么整个清河郡的水田种植的水稻不止能够满足清河郡百姓的需求,还能够外销。”
后世的杂交水稻,亩产2000斤左右,甚至土地肥沃的地方,还实现了亩产4000斤。苏清之也不要求,他搞来的杂交水稻可以亩产4000斤,只要保证亩产1500斤左右,苏清之就高兴死。
毕竟吧,种田有时候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何况是研究杂交水稻了。
“那姐夫,你打算今年增兵多少。”卫仲道询问。
“什么兵,那是乡勇军。”苏清之白了卫仲道一眼,倒没有瞒着他的意思,继续说。“太平道教造反,已经先后攻占了冀州、南阳、颍川三郡,怕是不久将来,太平道教会来清河郡捣乱。”
卫仲道点头,赞同苏清之的说法。
苏清之又道:“初步打算扩充征收三万的人。”
三万的兵其实并不多,苏清之打算走精兵路线,所以就在反复思量下,选择招收3万士兵。当然名义上是乡勇军。实际上,就是苏清之的私兵。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冀州、南阳、颍川快速失守。同年侍中向栩、郎中张钧先后上书,请求诛杀宦官,认为黄巾之乱的根源在于宦官。认为是宦官父兄子弟、姻亲宾客任州郡地方官者,侵害百姓,胡作非为的缘故,才导致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揭竿起义。结果爆发‘党人之禁’,很多官员皆受十常侍谗言以通黄巾罪下狱死。
随后不久,北地太守皇甫嵩奏请解除党人之禁,出皇宫钱财作为讨伐黄巾军费。灵帝无奈,只能下诏大赦党人,“党锢之祸”遂告结束。
这一年称得上风起云涌,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一同起兵,开始发迹。
到年底,在皇甫嵩等几位名将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大波的黄巾军被消灭,小波黄巾军四散开来,其中有几波黄巾军盯上了理顺水患又大丰收的清河郡。
详细的打仗过程就不一一阐述了,反正最后来袭清河郡的黄巾军都被消灭,到了公元185年,中平二年的时候,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
汉灵帝本身好奢侈,南宫被毁,汉灵帝就趁机下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并且没隔几天,又下诏令说各州郡采木材石料运送至京师洛阳。
宦官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导致民怨四起,除了清河郡,被苏清之趁机牢牢把控,并没有因为汉灵帝的诏令,变得动荡不安。
很快,百姓们因为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愤而加入黄巾军的队伍,导致黄巾军、黑山军的人数逾百万。而这时候,汉灵帝因为尝到了甜头,开始卖官卖爵,大肆敛财。
到公元186年,中平三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地皮,已经被汉灵帝狠狠地刮掉一层。而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又刮了一层又一层。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苏清之造琉璃成功,将精美的琉璃制品,以高奢品的价格,大量送往京师洛阳,买了王侯的爵位。
并在清河郡大开铺子,贩卖平民百姓都能用得起的玻璃用品。
另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已经推广整个清河郡,并且没有丝毫外泄。
苏清之采取后世的生物种子技术,百姓如果不从官府购买种子,而是自行留种的话。种子还是会生根发芽,成熟有收成,但是那收成相较从官府购买的种子要少三分之二。
所以‘遭’过几回后,百姓们就学聪明了,都从官府那儿购买种子种植。官府的种子卖的又不贵,主要是为了防止良种从清河郡流出。
毕竟玉米、红薯以及土豆,都不怎么挑土壤,次田种植出来的产量都能达到亩产1000斤以上,何况是良田呢!
再加上苏清之又搞研究,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产量达到了2000斤左右,百姓们家家户户的粮仓里的粮食都堆满了,不再受饥荒之苦,自然地,清河郡的百姓们更加拥护苏清之这位清河郡守。
随后到了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各地残余的黄巾军又复起,董卓平定羌人起兵,开始发迹。这时候在清河郡搞了一出人口普查,并且建立清河商会的苏清之,已经暗搓搓的计算汉灵帝什么时候死。
历史上是公元189年突然暴毙而已,现在嘛,其实可以提前死的。于是乎,苏清之开始早晚三炷香烧给地府阎罗王,让他早点派出黑白无常,来勾汉灵帝的魂儿。
或许是苏清之的期盼到位了叭,刚刚翻年来到公元189年,嘿,就在元月的时候,汉灵帝据说突发疾病,死在了何太后的身上。
汉灵帝一死,少帝刘辩继位。少帝年仅十四,继位后尊何皇后为太后,临朝听政。其舅何进拜大将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
据说汉灵帝生前,曾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汉灵帝死了,蹇硕就想杀了何进,废刘辩皇帝之位改立刘协。
于是乎,就爆发了历史上的十常侍之乱,随后何进死,董卓入京,不久刘辩被废,刘协继位,董卓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嚣张日常。
据说此时的董卓已经膨胀到了夜宿龙床,将皇宫当成了他的□□场所。各地的郡守州牧,开始联合起来,共商讨伐董卓之事。
历史上,袁绍、袁术俩兄弟因为叔父袁隗,袁逢以及兄长袁基被董卓所杀,怒而联合起来,连同各地州牧郡守一起起兵讨伐董卓。
而在这里,董卓入京,按照历史进程废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又想杀点官员助兴的时候,苏清之直接带着一万人马,隔空喊话说董卓要敢碰他父亲、叔父以及兄长半根毛发,必亲自掘了董卓的祖坟,将董卓祖宗十八代的尸骨都挖出来挫骨扬灰。
董卓气惨,本来还真想将留在洛阳的所有袁家人给杀了,以示自己不受任何危险,结果苏清之直接来了一招大军开拨,直接挥兵冲向洛阳,将洛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董卓这下子更加气急败坏。
不,应该说气急败坏的同时,还感觉到了恐惧。
正巧董卓收了吕布为义子,就让吕布出马,喊话说要跟苏清之单挑。
苏清之是真的万万没想到,吕布居然想跟自己单挑。
说真的,好几年过去,苏清之发展治理清河郡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对自身的锤炼。换句话说,本身算是此方世界战斗力天花板的吕布,或许连苏清之的一招都接不住。
毕竟苏清之走的是修·真路线,超级不要脸的降维攻击,吕布能打得过苏清之那才奇了怪。
苏清之和吕布单挑,打斗的过程就不一一阐述了。反正结果就是苏清之赢了吕布,还有余力用弓箭对准董卓,给他的右腿来了个透心凉。
用箭矢射穿董卓的双腿。
这下子董卓直接吓破胆,很乖觉的就把关在天牢的袁逢、袁隗、袁基三人放了出来,并且规规矩矩的送出洛阳。
袁逢、袁隗、袁基三人还以为就此丧命了呢,等看到大变样的苏清之,好半晌才回过神。然后袁隗激情开麦让苏清之进洛阳救刘协,换他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苏清之听了久久沉默。
袁隗就问:“公路侄儿可是不愿入洛阳救陛下?”
“叔父其实吧,”苏清之斟酌的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我现在已经有能力取而代之,并不需要刘协这个傀儡皇帝。”
袁隗:“???”
袁逢:“......”
袁基:“!!!”
“公路吾帝,你想......”袁基惊讶万分,怀疑自己听错了。像董卓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好,为什么要直接废掉刘协,自己登基为帝。
“我现在有军50万。”苏清之很认真的道:“并且几年的时间,我治理清河郡相当有经验。相信叔父听说清河郡有高产神粮,让整个清河郡的百姓都免受饥荒之苦。”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汉朝江山本来也是从秦朝手中抢来的。我为什么不能从汉帝手中将江山抢过来?”
苏清之的话语,特别是反问,称得上大逆不道。可是在场的人,除了袁隗、袁逢外,连同袁基在内,都挺赞同的。
而袁逢陷入了沉思,显然苏清之的话,带给他很大的震动。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嫡次子居然直接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步骤,直接一步到位,准备废皇帝,自己登基为帝。
“各地的黄巾军,你有办法剿灭?”袁隗开口道:“还有各州牧、郡守,只要你废除汉帝自己称帝,立马就会以讨伐乱臣贼子的名义,联合起来攻打你。”
清河郡位于后世河北邢台清河县东高庄一带,而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全程大概有800公里左右。说近吧,后世开车只要几个小时,说远吧,在古代需要好几天才能从清河郡到达洛阳。
在董卓入京的时候,苏清之其实已经扩充清河郡的范围,并且沿路将其他地方纳为控制中,并且准备以洛阳——清河郡为中心,辐射征讨其他州郡。
苏清之并非盲目自大,而是对自己实力的绝对信任。
并且说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大多的诸侯,特别东汉后期造成三国鼎立的曹老板、刘备、孙策等人,还没有发迹,或者说发迹了却很弱小。
既然还在发迹初期,还很弱小,那苏清之为什么要放任他们发育,然后对他造成一定的威胁。一开始就掐断苗头不好?
苏清之和他的智囊团们分析来分析去,都认为现在的时机是最好的。如果错过,就只能选择像董卓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给了其他势力‘猥琐’发育的机会。
所以苏清之不可能去救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苏清之在接回袁逢、袁隗、袁基三人后,已经打算利用董卓的手杀了刘协,让灵帝一脉灭绝,然后以为前朝末帝报仇的名义,冲入洛阳杀董卓。
虽说打算挺粗暴简单的,但有时候往往粗暴简单出奇迹。
苏清之面对袁隗、袁逢、袁基三人,毫不忌讳的说出自己的野望,不算有恃无恐,只是理所当然的觉得,袁隗、袁逢、袁基三人知道也没有什么。
苏清之:“阿耶、叔父、兄长你们三人好好休息,我想过了今晚,到明天就会有人请求我入洛阳诛杀董卓为天子报仇。”
说到这儿,苏清之又含蓄一笑。
“如果阿耶、叔父、兄长你们想要手刃董卓,找回场子的话,那么就早睡早起哦!”
说罢,苏清之随即走出帐篷,去另外一个帐篷找他的智囊团,敲定如何让董卓失误杀了刘协的过程细节。
卫仲道挺怀疑苏清之孤身一人潜入洛阳,让董卓失误杀了刘协的成功几率。还有袁隗、袁逢、袁基哪儿,说服他们没有。
“不需要费劲儿说服,用事实说话。”苏清之笑着道:“要相信本公的武力值哦,本公要想杀谁,轻而易举。只要快速的控制住局势,快速的登基。凭我手中50万精兵,谁敢来犯?”
“主公切记勿骄傲自满。”阎象提醒道。
“我这可不是骄傲自满,而是对自己实力极度的自信。”苏清之笑着道:“一切就等夜晚降临,放心,本公定会小心谨慎,不会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