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梵高之死》,杀青!(2 / 2)
梁佳辉听得很认真,不时点点头。
他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这部三方合拍片,或许可以成为他演艺生涯的又一部“封神之作”。
……
8月初,方元保险起见,又补拍了几个镜头。
自此,《梵高之死》成功杀青。
“今晚我做东,杀青宴大家都来参加啊。”方元心情很不错。
这个项目是他两年多导演生涯以来,最难的一个。
但无论再难,至少第一步成功完成。
翻翻素材,各个意识流的镜头表达,几乎像是艺术品,如同一幅幅流动的油画。
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们的意识流表达是通过文字,细腻的笔触勾勒思绪的涟漪,跳跃的句式模拟意识的流动,每个词语都是神经末梢,每段分行都是呼吸节奏。
而电影的意识流,则是镜头里的光线如何从窗棂斜切进房间,是广角镜头下扭曲变形的走廊暗示精神困境,是手持摄影的晃动模拟记忆的不确定性。
用长镜头凝固情感的浓度,甚至用失焦画面表现意识的模糊地带。
小说家驯服语言,电影人驯服光影。
方元如今,对于光影的掌控力,无疑比一年前强出许多许多。
甚至对于《疾速追杀》的拍摄,他也生出了许多新的想法。
“《疾速追杀》里夜店追杀那场戏,狂欢的人群在枪战中仍沉迷舞动,暴力成为娱乐,死亡沦为背景音。”
“要是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进行诠释,应该能比原版更加有艺术感。”
方元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杀青宴结束之后,便回到公司对《疾速追杀》的分镜稿进行修改。
其实,这部电影原版就很风格化。
而现在,方元打算再将这种风格继续加强。
用高对比度的光影切割空间,夜店的镭射蓝紫与枪火的炽白在黑暗中炸裂,飞溅的鲜血在频闪灯下凝固成慢动作的泼墨画。
动作美学的暴力交响曲,将霓虹、节奏与杀戮糅合成令人窒息的视听盛宴。
如今,方元将自已从《梵高之死》拍摄中领会和学习到的东西,提炼成一套成体系的经验与风格。
任何一位大师级导演,都肯定有着自已的风格。
像是马丁·斯科塞斯老爷子,他就喜欢使用手持摄影与动态镜头,霓虹灯与阴影的对比堪称一绝,而且还不缺乏真实感。
现在杀青之后,方元就好像是被梵高点了脑壳,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已的风格。
不过,这样的风格,是只能在《梵高之死》这样的片子里发挥,还是他的任何电影都能使用。
最终要通过《疾速追杀》来进行尝试。
“等到《梵高之死》后期特效制作走上正轨,我就可以开始KCU的制作了。”方元心中想着。
他向来是快枪手。
去年连续拍摄制作三部电影,其中两部小成本,一部中等制作标准。
《梵高之死》自然也算好莱坞中等制作。
《疾速追杀》也不例外。
都需要几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
不过相比之下,《疾速追杀》最多3000万美元就能拍完。
《梵高之死》因为后期特效量的缘故,8000万美元预算方元能全部花光。
当然,不是说8000万美元全部都用来制作特效。
方元自已的导演费,还有剧组、演员的日薪和片酬,以及场地设备租赁等。
这些加起来,大概4000多万美元没了。
剩下的资金,将会全部投入到《梵高之死》的后期制作中。
于是第二天, 方元很快找到好莱坞能够排进前十的数字特效公司。
负责人听完方元的要求,自信满满地拍拍胸脯:“导演,你就放心吧,我们公司之前还参与过《黑客帝国》的一部分特效工作,你这部片子的特效难度并不大,保准给你办得漂漂亮亮。”
方元脸上露出笑意:“那我就定你们了,下个月能完工吗?我这边的剪辑工作需要和特效制作同步进行,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或许会很频……”
“等一下!”负责人抬手打断道,额头冷汗流下。
他不可思议地看着方元:“导演,你这部片子的特效制作,至少要半年啊!一个月时间怎么可能做出来?”
“哈?”方元愣住了。
怎么会要半年呢?
《梵高之死》的特效要求并不高啊。
而且他给出的需求也很清晰。
放在后世,或许连一个月都不需要,大概十几天就能渲染……
等等,不对!
猛然间,方元回过神。
他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