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场?什么场?(2 / 2)
陈莫打破沉默,语气依旧平静,“所以常规的治疗手段——吃药、打针、手术,都无法解决问题。想要缓解症状,关键在于调整环境,恢复生物电磁场的平衡。”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治疗方案:
立即将书房内的陨石移出,放置在远离居住区域的仓库,避免持续的强磁场干扰;
在书房东墙(经纬度精确到厘米)悬挂一个直径50厘米的铜质线圈(线圈匝数为108匝,采用特定绕线方式),利用铜的抗磁性原理,中和地下磁铁矿脉产生的异常地磁;
每天日出后半小时(约6:30-7:00),让老先生在疗养院湖边的凉亭静坐,湖面水汽充足,周围无金属建筑,环境磁场稳定,可帮助身体吸收自然能量,修复紊乱的电磁场节律。
“就……这么简单?”一位老专家忍不住开口,语气里满是怀疑,“没有药物,没有仪器治疗,只靠调整环境,就能治好病?”
“看似简单,实则精准。”陈莫放下笔,解释道,“铜质线圈的绕线方式、悬挂位置,静坐的时间、地点,都是根据老先生的生辰八字(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和当地的地磁数据计算得出的,差一分一毫,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吴勤政看着方案,想起自己之前被陈莫“预判死亡”的经历,率先表态:“我觉得可以试试。陈医生的判断,之前已经得到过验证。”
郑关杰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就按这个方案执行。我亲自盯着,确保每一步都落实到位。”
接下来的三天,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陈莫的方案调整环境。
第一天,老先生的低热就有所缓解,体温降到了37.2℃;第二天,乏力感减轻,能在护士的搀扶下绕着湖边走一圈;第三天早上,意识模糊的症状没有出现,老先生甚至能自己坐在书桌前看报纸了。
第四天清晨,郑关杰亲自给陈莫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激动,甚至带着一丝哽咽:“陈莫先生!神了!真是神了!老先生今天早上不仅自己起床洗漱,还吃了一大碗粥!体温恢复正常,神经痛也没再发作!我们刚做了复查,之前轻微波动的神经递质,现在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专家组所有人都服了,彻底服了!”
一周后,疗养院再次召开会议。
这一次,氛围与上次截然不同——没有凝重的审视,没有尖锐的质疑,只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郑关杰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红色烫金的聘书,双手捧着,郑重地走到陈莫面前,微微躬身,将聘书递了过去。
“陈莫同志,”他的声音洪亮而真诚,回荡在会议室里,“经保健组全体成员表决,并报请上级批准,现正式特聘你为保健组首席特别顾问!享有最高医疗决策权——今后凡遇重大疑难病例,你有一票决定权;所有医疗方案,需经你审核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