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安归途(2 / 2)
刘大壮重重点头:“想清楚了!少爷教过我,男儿当建功立业。我不想一辈子只做个下人。”
程岩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到了长安,我帮你安排。”
傍晚,车队在一处驿站停下。
驿丞见程岩一行人气度不凡,连忙安排上好的房间。程岩多给了些银钱,又要了一桌酒菜。
饭桌上,程宁小声问道:“兄长,长安……是什么样子?”
程岩给她夹了块肉,笑道:“很大,很繁华,人也很多。”
“比陇州还大?”
“大十倍不止。”程岩回忆着前世去西安旅游时的记忆,“光是东市,就有陇州整个城那么大。”
程宁睁大眼睛,刘嬷嬷也忍不住问:“少爷,咱们去了住哪儿?”
“放心,我已经托人买好宅子了。”程岩说道,“就在崇仁坊,离东市不远。”
这半年,程岩通过钱家和李通判的关系,已经和长安的一些商人有了联系。他提前派人去长安,在崇仁坊买下了一座三进的宅院。
刘叔有些担忧:“少爷,长安权贵多,咱们会不会……”
程岩明白他的顾虑。在陇州,有李通判罩着,县丞不敢轻举妄动。但长安权贵如云,一个没有背景的商人,很容易被吞得骨头都不剩。
“刘叔放心。”程岩给他倒了杯酒,“我自有打算。”
其实程岩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去长安后,他首先要拜访的就是李通判的父亲——李昭。这位在刑部任职的官员,将会是他进入长安权贵圈子的第一块敲门砖。
三日后,当长安城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连一向稳重的刘叔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天爷啊!这城墙......“
程宁更是瞪大了眼睛,小嘴微张。只见远处一道灰黑色的巨墙如巨龙般蜿蜒,城楼高耸入云,旌旗猎猎。城门处车马如流,行人如织,繁华景象远非陇州可比。
“这就是长安啊。“程岩轻声感叹。他注意到城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守城士兵正在严格盘查。
“兄长,我们要排队吗?“程宁有些紧张地问。
程岩摇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块铜牌:“李通判给了通行令,我们可以走官道。“
果然,看到铜牌后,守城士兵恭敬地让开了道路。马车缓缓驶入城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宽阔的朱雀大街上,店铺林立,幡旗招展。胡商牵着骆驼缓缓而行,贵妇人的轿子前呼后拥,挑担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飘荡着各种香气——刚出炉的胡饼、西域来的香料、酒肆里飘出的酒香......
“这......“刘嬷嬷紧紧攥着衣角,显然被这繁华震慑住了。
程岩倒是镇定,吩咐车夫:“先去永兴坊,我在那买了处宅子。“
马车穿过熙攘的街市,拐入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这里的宅院虽然不如主街上的豪华,但也整齐干净。最终,马车在一处黑漆大门的宅院前停下。
门楣上挂着“程宅“二字的匾额,显然是新做的。听到动静,里面立刻有小厮跑出来开门。
“老爷回来了!“小厮殷勤地引路,“按您的吩咐,一切都收拾妥当了。“
程岩点点头,带着众人入内。宅子不算大,但布局精巧。前院有会客的正厅和书房,后院是住处,中间还有个小小的花园,种着几株梅树。
“东厢给刘叔刘嬷嬷住,西厢给大壮。宁儿住后院的小楼。“程岩安排道,“先安顿下来,明日我再带你们熟悉长安城。“
众人各自去收拾房间。程岩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长安城湛蓝的天空,思绪万千。这里将是他新的战场,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夜幕降临时,程宅第一次飘起了炊烟。刘嬷嬷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家常菜。虽然比不上长安酒楼的山珍海味,但却让离乡背井的一家人感到格外温暖。
饭后,程岩把大家召集到正厅,神色严肃:“长安不比陇州,这里权贵众多,规矩也大。有几件事必须牢记。“
“第一,不要轻易与人争执,遇事能忍则忍。““第二,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邀约或礼物。““第三,出门必须两人以上同行,尤其是宁儿。““第四......“
他一条条说着,众人认真记下。就连平日里跳脱的程宁也乖巧地点头。
交代完毕,程岩缓和了语气:“当然,也不必太过紧张。明日我带你们去东西市逛逛,买些需要的物事。“
夜深人静时,程岩独自站在院中。长安城的夜空繁星点点,远处隐约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他摩挲着腰间的一块玉佩,那是李明月临别时赠予的信物。
“等着我。“他轻声自语,“我一定会堂堂正正地站在你面前。“
翌日清晨,当初升的朝阳照亮长安城的琉璃瓦时,程宅的大门缓缓打开。新的生活,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