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世家的底线(2 / 2)
“可惜,他们忘了世家的底线。“程岩冷冷道。
程岩又说道“别说突厥,世家就算皇就血脉都看不上”。
“范阳卢氏,祖上可追溯至汉末卢植。“他的指尖抚过纸页上工整的蝇头小楷,“贞观五年,卢氏家主在族谱上特意添注——'吾家女子宁配寒门,不入天家'。“
李明月闻言轻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枚刻有“永嘉“二字的羊脂玉,在这些世家眼中恐怕还不如一块顽石。
程宁好奇地凑近,看见书页边缘用朱砂批注的小字:“开元三年,卢氏女拒婚太子,言'陇西李氏血脉不纯,难登大雅之堂'。“
“这些世家...“刘大壮挠了挠络腮胡,“连皇家都看不上?“
王方冷笑一声:“在他们眼里,皇室不过是'幸进之徒'。“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上月太原王氏的家宴上,王珪当众说'当今圣上祖母乃鲜卑独孤氏,身上流的胡血比汉血还浓'。“
程岩又从案底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清河崔氏的《家诫》更有意思。“他指着其中一行被反复描摹的文字:“'凡我崔氏子弟,宁与寒门论交,不与天家结亲'。“
“他们倒是清高。“李明月把玩着发间的金步摇,语气轻慢,“可后来,崔氏不还是把嫡女送进宫当了才人?“
“那是分支的庶女。“程岩冷笑,“崔氏本家至今不肯承认这门亲事,连族谱都没让她上。“
程宁突然想起在长安时听过的童谣:“五姓女不入宫,七望男不尚主“。当时只当是笑谈,如今才知其中深意。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案上烛火剧烈摇晃。墙上众人的影子随之扭曲变形,宛如一群张牙舞爪的鬼魅。
“所以现在...“程宁小声问道,“崔家本支勾结突厥,其他世家...“
“其他世家可以看不起皇室血脉。“程岩“啪“地合上竹简,“但绝不会容忍有人去舔真正胡虏的靴子!“
三日后,程岩收到一封朱漆密信,晚上,烛火在青铜灯盏中摇曳,映照着程岩手中那封朱漆密信。信纸边缘的金丝纹路显示,这封信来自清河崔氏的分支家主崔明远。
“崔明远要亲手剿灭本支?“李明月指尖轻叩案几,金护甲在檀木上留下细小的凹痕,“这倒是出人意料。“
程岩将密信递给王方,冷笑道:“崔氏分支愿意提供本支通敌的全部证据,条件是——由他们继承清河崔氏的正统地位。“
程宁好奇地凑近,看见信尾盖着一方罕见的玉印,印文竟是“清河崔氏大宗“五个篆字。“他们连印都刻好了?“她惊讶道。
“这些世家分支,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王方嗤笑一声,“本支把控族产三百年,分支连祭祖都只能站在祠堂最外围。“
刘大壮挠了挠络腮胡:“可他们为何突然向朝廷投诚?“
“因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程岩展开一幅绢制族谱,指着被朱砂圈出的名字,“崔明远这一支,世代被本支压着。现在本支犯下通敌大罪,正是他们取而代之的最好时机。“
李明月突然轻笑:“崔明远倒是精明,知道用'忠于皇室'来换正统地位。“她指尖点了点信上一行字,“这里写着,若陛下恩准,他们愿将嫡女送入宫中为妃。“
烛火猛地一跳,映出程岩眼中锐利的光芒:“不止如此。信中还承诺,分支子弟今后愿参加科举,不再垄断地方官职。“
议事堂内一时寂静。夜风穿过窗棂,吹得案上的书页哗哗作响。
“范阳卢氏知道这事吗?“程宁小声问道。
“何止知道。“王方从怀中取出一封血书,“卢氏二公子派人送来的。他说若崔氏分支真能大义灭亲,卢氏愿与其重修姻亲。“
程岩突然拍案而起:“好一招借刀杀人!让世家自己清理门户,陛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瓦解最顽固的崔氏势力。“
李明月把玩着腰间玉佩,忽然道:“但其他世家会坐视崔氏分支上位吗?“
“太原王氏已经表态了。“程岩取出一份奏折抄本,“王珪说,只要崔氏分支肯将祖传的《春秋》注疏献给朝廷,王氏就承认他们的正统地位。“
程岩看着案上的密信,突然明白:这场博弈中,每个世家都在谋取最大利益。而皇室,正是最精明的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