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大唐化工 > 第76章 长亭送别

第76章 长亭送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残阳如血,将十里长亭的飞檐染成赤金色。程岩勒马回首时,官道两侧已挤满了蓝田百姓。新铺的水泥路面上,密密麻麻的足印在夕照中泛着水光——妇人们刚泼过清水压尘,水中掺了艾草汁,蒸腾起带着药香的薄雾。

“侯爷——“

王守拙的喊声刺破暮色。少年今日着了件极不合身的澜衫,宽大袖口被草草缝短,露出腕上层层叠叠的伤疤。他怀中紧抱的物件用葛布裹着,奔跑时发出金属碰撞的脆响。待他喘着粗气掀开布料,程岩瞳孔微缩——是把水泥烧制的横刀,刀鞘纹路模仿鲨鱼皮,吞口处阴刻着龟兹城墙的图案。

“俺跟阿罗憾学了三个月淬火...“少年抽刀出鞘,寒铁锻造的刃口在夕阳下泛着青光。刀柄竟是中空的,旋开底盖,一粒蜡封的玉米种滚入程岩掌心。“波斯老头说...说寒铁掺三成水泥,韧性能增七分...“

长亭的石柱突然微微震颤。赵里正领着二十余名壮汉抬来座奇特的碑——通体用蓝田特产的石英水泥浇筑,碑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老农粗糙的掌心抚过那些孔穴:“侯爷您瞧,每个洞都对应咱蓝田一个村落...“

程岩俯身细看,发现孔洞内壁竟刻着密密麻麻的姓氏。最上方那个“王“字格外深峻,旁边还画着个歪扭的牛头——定是王守拙的手笔。碑阴处嵌着十二块颜色各异的泥砖,每块都带着不同村庄的土壤特质:西庄的黄土掺着麦壳,东屯的紫泥混着鱼鳞,官坊的砖坯里甚至能看见未燃尽的煤渣。

“取土那日...“赵里正的声音突然哽咽,“张寡妇非要把她家灶底的灰也掺进去...“

暮色渐浓时,李明月的身影出现在长亭飞檐下。公主今日未着宫装,素白襦裙外罩了件水泥烧制的轻甲——甲片不过铜钱大小,每片都阴刻着蓝田孩童的名字。她发间的水泥步摇已换了样式,坠着的金砂玉米在风中轻晃,投在地上的影子却是一册展开的书卷。

“皇兄的旨意。“她递来的黄麻纸带着龙涎香的气息。诏书边缘有些焦痕,朱批的“即日赴洛阳“四字力透纸背。程岩突然注意到纸背透出的墨迹——是魏征的字,详细列着蓝田学堂三年来的成就:识字者增四百七十六人,新修水利二十一处...

“殿下!这个给您!“

王守拙突然挤到前面,捧出个水泥烧制的妆匣。匣盖掀开时飘出混合着石灰与茉莉的奇异芬芳,内里整齐排列着十二枚发簪——有模仿农具形状的锄头簪,有刻着《千字文》片段的书简簪,最精巧的那支顶端是个微缩日晷,晷针竟能随光线转动。

“二丫她们做的...“少年耳根通红,“说殿下簪星戴月...“

晚风掠过官道旁的槐树林,带起一阵簌簌的响动。程岩发现每棵树上都系着蓝布条,布上用石灰水写着各家的临别赠言。王守拙绑的那条最为醒目,歪扭的“早归“二字旁边,还画着只形似小牛的动物。

“起乐——“

随着陈大沙哑的吆喝,长亭四周突然亮起数十盏水泥灯笼。这种特制的灯罩掺了荧光矿粉,在渐暗的天色中自行亮起幽蓝的光。更奇妙的是灯光穿过罩面的镂空花纹,在地上投出清晰的文字——“耕读传家“、“百工兴业“......光影交错间,整条官道仿佛铺满了流动的经文。

乐声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响起。老窑工们用泥锤敲击水泥碑,发出编钟般的清越回响;农妇们摇晃着装满玉米粒的竹筒,沙沙声如春雨润土;最令人称奇的是那群匠户子弟,他们手持水泥烧制的排箫,吹出的曲调混着渭水的涛声。

“侯爷尝尝这个!“

张寡妇挤过人群,递来个柳条编的食盒。揭开盖子,里面整齐码放着十二种面点——玉米面做的胡麻饼、掺了水泥灰的硬馍、甚至还有形似日晷的蒸糕。最下方那层油纸包里,赫然是三个冻得发硬的咸蛋,蛋壳上用朱砂画着官坊的烟囱图样。

“石灰腌的...“妇人粗糙的指腹摩挲蛋壳,“能存到洛阳...“

程岩的指尖触到食盒夹层。掀开一看,竟是本微型的《齐民要术》——用水泥与麻纤维压制的“石纸“装订,每页都拓印着蓝田百姓的改良农技:王守拙记录的“寒铁犁头深耕法“、二丫发明的“玉米秆沤肥术“...最后一页粘着几粒麦种,纸背墨迹尚新:“愿洛阳土,亦生蓝田苗“。

长亭的瓦当突然叮咚作响。原来不知哪个顽童爬上了屋顶,正往檐角系水泥烧制的风铃。每只铃舌形状各异——有泥抹、矩尺、甚至还有微缩的水轮碾模型。晚风掠过时,金属与水泥碰撞的声音,竟谱出一段《阳关三叠》的旋律。

“该动身了。“

李明月的声音混在风铃声中。她解下腰间蹀躞带,轻轻放在水泥碑顶。皮革与金属的拼接处,程岩突然发现暗藏着一行小字:“天工开物,德润民心“——分明是魏征的笔迹。

“点火把——“

赵里正的吼声惊飞了槐树林的宿鸟。数百支浸过松脂的火把同时燃起,将长亭照得亮如白昼。火光映照下,程岩才发现官道两侧新栽了矮松——每棵树苗根部都用水泥砌了护圈,圈上刻着捐赠者的名字。王守拙栽的那棵最为显眼,护圈里竟嵌着个铁片剪成的小牛。

“侯爷上马!“

陈大牵来的白马鞍鞯焕然一新。马鞍用水泥整体浇铸,鞍桥处镂空雕着《禹贡地域图》;鞯垫则是水泥掺蚕丝织就,表面凸起的纹路竟是洛阳至蓝田的驿道详图。最奇特的是马镫——寒铁锻造的镫环上,用水泥镶嵌着蓝田各村的微缩景观。

程岩翻身上马时,人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火把同时压低,照向官道中央——那里不知何时用荧光水泥画了条蜿蜒的线,从长亭一直延伸至暮色深处。线上等距离标着驿站名,每个节点都嵌着粒玉米,在火光中泛着温暖的金黄。

“一路顺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