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三成木炭(2 / 2)
消息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背后蕴含的信息量,却让整个听竹院的气氛都凝固了。
“找到了。”程宁将纸条放在桌上,“蓝田侯府的木炭,每隔五天,就会有一辆不起眼的骡车,将它们运送到城南的一处货栈。然后在那里,和其他货物混在一起,分批送往终南山的一处废弃道观。”
“废弃道观?”王玄策皱起眉头,“这地方选得够刁钻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在大山里,寻常人根本不会去。”
“我查过舆图。”张大牛铺开一张他自己绘制的长安周边地形图,指着其中一个点,“这里,名叫‘青松观’,三十年前就废弃了。但它附近,有一条溪流,和一片铁桦林。最重要的是,根据县志记载,山体里,有一条小型的露天铁矿脉。”
有水,有燃料(木材),有原料(铁矿)。
一个完美的私营造反基地!
所有学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从洛阳出发,以为自己是在赶考,顺便查查账,为民请命。可现在,他们查到的,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和盘剥了。
这是私铸兵器!
这是谋逆!
“这……这得立刻上报朝廷!上报百骑司!”一个学生激动地说道。
“拿什么上报?”杜小七反问,“就凭我们查到的几车木炭?还是凭县志上的一条记载?我们没有证据。
众人都沉默了。
杜小七说的是事实。他们的推论,逻辑上天衣无缝,但在讲究“捉贼拿赃”的时代,这些都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我们必须拿到证据。”程宁的声音斩钉截铁,“活的证据,铁的证据。”
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功课,变了。”
“张大牛,你和舆图组的同学,立刻根据现有信息,绘制出青松观周边的详细地形图,包括所有可能的入口、出口、制高点和水源。”
“王玄策,你带人,根据我们对侯府护卫巡逻规律的分析,推演出那个道观工厂可能的守卫布置和换班时间。”
“杜小七,你来做总协调,计算我们行动所需要的一切。时间,人力,物资。”
程宁一条条命令下达,清晰而果断。
学生们没有丝毫的恐惧和退缩,反而个个摩拳擦掌。
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和他们的老师程岩一样的冒险精神。解开一道算术题和策划一场潜入行动,对他们来说,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通过精密的计算和逻辑,解决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难题。
“香水,我们要做什么?”有人问。
“很简单。”程宁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我们要去‘参观’一下这个兵工厂。我要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多少炉子,一个月能产多少兵器。我要拿到他们的成品,甚至是他们的生产计划!”
整个听竹院,变成了一个临时的作战指挥部。
学生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
他们分组讨论,争得面红耳赤。
“我认为潜入时间应该选在凌晨三点,那时候人最困乏。”
“不对,那时候月光最好,容易暴露。应该选在黄昏,利用晚霞和炊烟做掩护。”
“我们可以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派一组人从西边制造动静,吸引守卫的注意,主力从东边潜入。”
“这个办法太老套了!我建议,利用他们运送物资的骡车,我们藏在车里混进去!”
杜小七拿着笔,将所有人的想法一一记录,然后进行筛选、组合、优化。
他发现,这些平日里只跟数字打交道的同学,在这一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他们把每一次潜入,都当成了一道几何题来解,计算着角度、距离和时间。
三天后,一份堪称完美的潜入计划,摆在了程宁的面前。
计划的最后,还附上了一份装备清单。
“夜行衣、绳索、迷药、火折子……甚至还有一份简易的炸药配方?”程宁看着清单,有些惊讶地看向王玄策。
王玄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路上研究炼铁的时候,顺便琢磨出来的。用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巨大的威力。我们或许可以用它来制造混乱,或者……炸开他们的库房大门。”
程宁看着这群“文弱”的学生,第一次感到,自己那个哥哥,到底教出了一群什么样的怪物。
“好。”她将计划书收好,“把清单交给王临风,让他去准备。”
她顿了顿,对所有人说道:“这次行动,代号,‘抄家’。”
“我们不是在赶考,我们是在抄一个天大的家!”
夜色如墨,将终南山的轮廓融化成一片深沉的剪影。
听竹院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王临风亲自带着两个伙计,用一辆不起眼的骡车,将清单上的东西送了过来。五十套黑色的紧身夜行衣,质地坚韧,染色均匀,没有一丝杂色。数十捆用桐油浸泡过的细麻绳,轻便而结实。还有各种尺寸的铁爪、撬棍,以及几个装着刺鼻粉末的小瓷瓶。
“大小姐,这是按照王玄策同学的方子,配出来的‘迷魂散’。”王临风指着那些瓷瓶,“用火点燃,烟气可使人昏睡一刻钟。量不大,但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他还递过来一个沉甸甸的油布包。
王玄策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几个拳头大小的陶罐,用蜡封得严严实实。
“硫磺、木炭、硝石,按照你给的配比,分装好了。威力……我们试过,炸开一块一尺厚的石板,不成问题。”王临风的语气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杜小七看着这满院子的“作案工具”,再看看身边那些正兴奋地换上夜行衣的同学,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几天前,他们还在为长安城的排水系统惊叹。
现在,他们却要带着炸药,去夜探一个私铸兵器的贼窝。
这画风的转变,未免也太快了。
“都准备好了吗?”程宁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她也换上了一身夜行衣,平日里可爱的脸庞,在黑衣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冷峻。
“准备好了!”五十名学生齐声应道,声音压得很低,却充满了力量。
程宁的目光从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我再说一遍纪律。第一,我们的目标是侦察,不是战斗。获取证据是首要任务,能不动手,绝不动手。”
“第二,一切行动听指挥。杜小七负责总协调,王玄策负责技术支持,张大牛负责引路。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
“第三,如果发生意外,按三号预案撤离。记住你们每个人的撤离路线和接头暗号。我们的命,比那些兵器值钱。”
“明白!”
“出发!”
没有多余的废话,五十道黑色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长安城的夜色之中。
他们没有走大路,而是穿行在一条条偏僻的巷道中。这些天来,他们早已将长安城的地图刻在了脑子里,每一条捷径,每一个可以藏身的角落,都计算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