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大唐化工 > 第120章 贞观科举

第120章 贞观科举(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刻,这位麒麟儿,正用一种看鬼的表情,死死盯着“十万石粮米,能否支撑三月?请列出详细的预算!”这一行字。

预算……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只知道,十万石,很多。三月,很久。五十万灾民,好多人。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试着提笔,想从“仁政”的角度切入,写“朝廷当不惜一切代价,以安抚灾民为首要”,可笔尖刚刚触到纸面,那句“空谈仁义道德,言之无物者,以零分计”的朱红小字,便像烙铁一样,烫得他手一哆嗦。

零分!

这两个字,彻底堵死了他们唯一的退路。

他想到了自己临行前,父老乡亲们期盼的目光。想到了寒窗苦读的十二年。

“噗通”一声。

他旁边的号舍里,一个来自陇西的举子,竟是直接从凳子上滑了下来,发出了沉闷的响声。

立刻有巡场的差役冲了过去,只见那举子面色惨白,双目紧闭,竟是急火攻心,直接晕厥了过去。

差役们手忙脚乱地将他抬了出去。

这一幕,像是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恐慌。

“疯了!这一定是疯了!”

一个举子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他猛地站起来,挥舞着手臂,状若疯魔。

“我是来考经义的!我是来考诗赋的!”

“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有粮,直接发下去便是!算什么!算什么!”

他歇斯底里地咆哮着,声音在寂静的贡院里,显得格外刺耳。

“肃静!”

几名孔武有力的差役,立刻冲了过去,用布团堵住了他的嘴,将他强行拖了出去。

整个贡院,再次恢复了死寂。

但所有人的心,都已经乱了。

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考试,而是在受刑。

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无能”的酷刑。

高楼之上,李泰看得是心惊肉跳。

“孔祭酒,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大事啊。这才半天不到,就晕了一个,疯了一个。”

他看着下方那些失魂落魄的士子,感觉程岩和孔颖达这一手,玩得太大了。这已经不是考试,这是在诛心!

孔颖达的表情,却异常平静。

他看着下方那一张张痛苦、迷茫、绝望的脸,缓缓开口,声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

“魏王殿下,长痛,不如短痛。”

“今日,他们只是在考场上崩溃。若是不打醒他们,来日,他们就会在真正的官场上,在真正的天灾人祸面前,手足无措,害人害己!”

“到那时,崩溃的,就不是他们一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的百姓!”

孔颖达的目光,扫过那些几乎要交白卷的考卷。

“程侯有一句话,老夫深以为然。”

“时代,不会给你选择的机会。你要么,拼尽全力跟上它。要么,就被它毫不留情地淘汰。”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过来人的庆幸与后怕。

“老夫,已经选了。现在,轮到他们了。”

李泰沉默了。

他无法反驳。

因为他知道,孔颖达说的,是对的。

大唐,需要的是能臣干吏,而不是一群只会吟风弄月的废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对于这些举子来说,每一秒,都是煎熬。

终于,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了。

那钟声,在往年,是解脱的福音。

在今年,却像是敲响的丧钟。

举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出号舍,一个个面如死灰,眼神空洞,如同行尸走肉。

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三五成群地讨论考题。

因为,没什么好讨论的。

大部分人的卷子,几乎是空白的。

少数写了的,也不过是把题目,用自己的话,抄了一遍而已。

一名吏员,将收上来的考卷,抱到了高楼上。

厚厚的一摞,却轻飘飘的,没有多少分量。

孔颖达随手翻开了几份。

第一份,空白。

第二份,写了一首诗,一首哀叹时运不济,圣贤之道不彰的“悲愤诗”。

第三份,用颤抖的笔迹写着:“臣,愚钝,不知所云……”

孔颖达面无表情地,一份一份地翻看着。

李泰凑过来看了一眼,倒吸一口凉气。

惨烈!

太惨烈了!

这哪里是会试的考卷,这分明是一场大型灾难的现场记录!

“孔祭酒……”李泰的声音有些干涩,“这一科,怕是……要无人中选了。”

孔颖达将考卷放下,目光望向了远方,那里是蓝田县的方向。

他的脸上,没有失望,反而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期待的神情。

“不。”

“这恰恰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一天的会试,如同一场噩梦,笼罩在所有举子的心头。

长安城内,大大小小的客栈里,一片愁云惨雾。

没有了高谈阔论,没有了诗酒唱和,只有压抑的沉默和低低的啜泣。

许多人,彻夜未眠。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十年寒窗,读的那些圣贤书,难道真的,一文不值了吗?

第二天,当他们再次走进贡院时,所有人的精气神,都仿佛被抽干了。

他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求这场荒唐的“酷刑”,能早点结束。

当第二天的试卷发下来时,众人只是麻木地看了一眼。

“策论二:论物价。”

“今,长安城有奸商囤积居奇,致使米价于七日之内,由每斗十文,涨至三十文。民怨沸腾,有动乱之兆。朝廷欲从东都洛阳调粮五万石,平抑物价。”

“问:”

“其一,为将长安米价,压回每斗十文的常价,并有效打击奸商,户部至少应在市面上,抛售多少石米粮?请列出计算过程。”

“其二,为求速效,亦要避免引起市场恐慌,你认为,这批粮食,当如何分批、定价抛售?请给出为期十日的详细方案。”

“其三,为防官吏与粮商勾结,利用信息之差,在调粮与抛售过程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当设立何种监督、审计之法?”

“注:此题,依旧以数据为凭,以条理为据。空谈仁义道德,言之无物者,以零分计!”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