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危险来临!已经暴漏了(2 / 2)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报告团长,总部急电!”
陈景行接过电报,打开一看,眉头顿时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看完电报,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老陈,怎么了?电报上说什么?”
赵刚看出了他的不对劲,关切地问道。
陈景行将电报递给他们,沉声说道。
“总部命令,取消进攻涞源县城的任务,立刻调转方向,前往太原东侧,阻击日军第16联队。”
李云龙和赵刚看完电报,也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第16联队?那可是日军的王牌啊!”
李云龙惊呼道。
“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赵刚也感到不可思议。
陈景行解释道。
“总部的情报显示,筱冢义男把第11师团的主力都调回来了,第16联队正在增援前线,一旦让他们进入战场,我军的主力部队就危险了。”
“总部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拦在战场之外,为我军的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说到这里,陈景行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
李云龙听完,一拍大腿,兴奋地说。
“他娘的,这才是硬仗!娘的,打鬼子就得打王牌!老子早就想会会这帮小鬼子了!”
赵刚则显得更加冷静,他沉思片刻,说道。
“老陈,我们现在距离太原东侧还有一段距离,而且第16联队是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很快,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陈景行点了点头,他立刻下令。
“通讯员,立刻给各营下达命令,停止进攻准备,全军集合!目标太原东侧,阻击日军第16联队!”
“告诉各营营长,这次是硬仗,也是一场考验我们一分区战斗力的仗!我们必须拿出我们最强的实力,让小鬼子知道,我们八路军不是好惹的!”
命令下达后,原本准备进攻涞源县城的第一军分区部队,立刻放弃了所有的准备,全军开始集结,向着太原东侧的方向,疾驰而去。
当夜,月黑风高,一轮残月高悬在涞源县城的上空,投下斑驳的阴影。
陈景行带着魏大勇、孙德胜等十几个精干的队员,化装成普通百姓,悄悄混进了涞源县城。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打探县城里的情况,为即将到来的进攻做最后的准备。
他们身着便衣,混迹在人群中,沿着县城的大街小巷,看似漫无目的地闲逛着。
陈景行一边走,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县城里的日军布防情况。
“团长,这涞源县城比我想象中的要严密啊。”
魏大勇压低声音说道。
陈景行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在县城的城楼、街头巷尾的哨卡上扫过,心中暗自盘算着。
“小鬼子在这里经营了这么久,防御工事肯定没少下功夫。不过再坚固的堡垒也有弱点。”
就在他们准备继续深入侦察的时候,一股莫名的危机感涌上了陈景行的心头。
他多年征战,早已练就了敏锐的直觉,他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正在暗中窥视着他们。
“大勇,注意戒备,我感觉有些不对劲。”
陈景行小声地提醒道。
魏大勇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眼神变得犀利起来,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而就在不远处,伪军旅长石峰,正站在一座茶楼的二楼,居高临下地看着街头的一切。
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了陈景行一行人。
当他的目光落在陈景行的脸上时,石峰的瞳孔猛地一缩,心跳也瞬间漏跳了一拍。
“是他!竟然是陈景行!”
石峰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陈景行。
他立刻想起了上次的事情。
上次,陈景行找到他,希望他能里应外合,配合八路军攻打涞源县城。
当时,石峰表面上答应了,可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他将这个消息,偷偷地告诉了日军的蒲友少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陈景行根本没打涞源县城,反而掉头去攻打平定县城,导致日军损失惨重。
这也让石峰在蒲友面前丢尽了脸,甚至被蒲友痛斥了一顿。
回到涞源县城后,石峰一直耿耿于怀。
他发誓只要再见到陈景行,他一定要将功补过,好好表现一番。
而此刻机会就摆在他的面前。
石峰的心脏砰砰直跳,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报仇的机会,更是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
如果他能将陈景行抓获,那他可就是立了大功了。到时候,别说一个旅长,就算是师长,也唾手可得。
石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贪婪和疯狂。
不过他没有被眼前的巨大诱惑冲昏头脑。
陈景行这个人狡猾得很,而且身手不凡,如果贸然动手,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更重要的是,他要独享这份功劳!
石峰看了一眼身边的副官,压低声音,用一种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你马上去把我的警卫营拉出来,悄悄地在县城里布防,记住,不要惊动任何日本人!”
副官一愣,有些不解。
“旅长,为什么要瞒着日本人?”
石峰冷哼一声。
“你懂什么!这个陈景行,是我们的老对手了,要是让日本人知道我们把他抓住了,这功劳可就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了。我要亲手抓住他,去向上面邀功!”
“记住,一定要悄悄地,不要打草惊蛇!把他们都给我包围起来,我要活捉他!”
副官点了点头,立刻转身离去。
石峰看着陈景行一行人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个阴险的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好景象。
而此刻,陈景行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
他带着魏大勇等人,继续在街头闲逛着,他们的警惕性也提高到了最高。
然而,就在他们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陈景行的心中,那股危机感变得更加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