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614章 医国

第614章 医国(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实际上医生在战国时期地位都不算低,有名的医生由于可以服务国君,也会获得国君的厚礼优待,甚至秦始皇焚书坑儒,由于医药之术可以保证健康,与追求长生联系在了一块,因此医术便不在被坑的范围内,好险躲过一劫。

而到了汉朝之时,由于独尊儒术,使得医学的地位有所下降,魏晋时期士族子弟重视养生与嗑药技术的同时,又失却了医者普度众生的本心,只将其当做自用和邀功请赏的本领,甚至帮助君王残害人命、游戏取乐,比如宋后废帝刘昱就很擅长诊断,经常诊断胎儿的性别,然后剖孕妇肚来确认。

这也使得医生这一职业,在两晋南北朝是彻底的扭曲了,医官以医官的本事获得宠信,却不给予医职,而是给朝廷的正经仕职,不仅继续败坏了医生的地位,而且本质上来说也和恩倖毫无区别,治人之术不能代替治国之术。

这种乱象不仅会搅乱政治,而且还阻碍医术的发展,也是高殷要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于这一方面,高殷并不强求徐之才等有名的医官来总理医事,而是更倾向于从社会底层中有口碑的医者以及有意向的百姓里招募,让医官成为一门纯粹的学科,虽然将来可能会被后继者所改变,但至少现在,高殷希望他们成为较干净的技术官员,为自己所用。

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从稷山之战起,这群医官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战场上将轻中伤乃至重伤的士兵救回一条命,由此在天策府内部,产生了一股对医生基本的敬重。

说到底,能够给他人带来良好服务的职业,总是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放在晋阳中,就是让底层的士兵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像韩晋明、叱列长叉乃至周超这类勋贵子弟,都有自己的医官和部下侍奉,然而底层士兵是没有的!

即便有,也远远排不上号,东魏连军纪都不是很有,何况是这些人权标配?

因此朝医学的实用方向进行发展,对高殷声望的裨益也是极为巨大的,鉴于这个时代的医学地位,高殷的这个行为很容易就能被理解为体恤士兵,关爱他们的身体和生命,同时也是一个让士兵们体会到至尊恩宠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手段,在伤心以及身体病痛的时候,受到的关爱与照顾而产生的感激之情,是平时的两倍以上。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就是这个道理。

明面上的赏赐与褒奖,与暗地里的医学发展并应用于战场,都是对晋阳勋贵自下而上的攻略,是对他们统治基础的釜底抽薪。他们能跳、能给高家挑事,无非是因为他们作为齐国高端军力的代表,能替晋阳的军人传达民意,继而窃取为自身的话语权。

可若是高殷比他们还要能抚慰晋阳军心民心,给予庞大的中下层军官兵士以前途、待遇和安全的保障,那么这些军官就不需要额外的代言人,甚至他们本身就有了取代勋贵,成为新君拱卫者的可能,旧的勋贵顿时变成了冗杂程序里多余的中间商,只要上下都意识到有他们还更加碍事,这一瞬间,就是他们政治生命的死期。

宋绘、薛香、韦道谐等人冷汗津津,古人善于以小见大,从礼仪制度的改变就能推测出君王政治理想的转折,原本高殷安排医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举动,毕竟他的伯父文襄皇帝若能得到及时救治,也许也能活着,其父天保皇帝若注意养生,也未必仅在位十年。

但若联系上今日,褒赏底层军官的举动,就颇有些温水煮青蛙的暗算之感了。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毕竟是扶持起一个庞大的产业,服务的对象也是数以万计的军队士兵,在能够将这些成本转嫁给军士自己和百姓时,能减少一分统治军队的成本,就应该减少一分,这样君王自己就能省出更多的钱粮来赎买勋贵们的人心,以及自己用于享乐。

因为花了钱,所以会有相应的回报,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哪怕晋阳勋贵们已经洞悉了,也根本无法阻止。谁敢上书说不要组建医官来服务军士,这一旦被抖漏出去,早晚被人打黑枪。

他们也不能做这种事情,不仅开销巨大,而且还有着收买人心的嫌疑,也只有皇家有足够的资源和地位,去进行这种工程,唯一阻止帝王的,只有他们愿不愿意让利于民的心,某种意义上,这正是有担当的君王所能做出来的政举——放弃一定的个人享受,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