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痛处(2 / 2)
“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这说的很明确,给我三万精兵,还你一个完整的河东。
李渊确信上这道奏表的人可能具备实现这一承诺的实力,但他不想用。可是理智却一再提醒李渊,这是唯一的人选。一旦宣布放弃,大唐很可能就此永远失去晋阳的发祥之地。所以从大局出发,不能用的人
,也不能不用了。
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李渊亲自驾临长春宫(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在这里,他要为承诺平定刘武周的李世民壮行。
据载,这一年的冬天很冷,从皇帝手里接过关中仅存军队的指挥权后,秦王李世民毅然踏上了征途。
同年十一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来到了龙门关,开始渡河。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李世民的大军渡黄河,靠的不是征调来的船只,当然更不可能是摩托车,而是单靠士兵们的两条腿就顺利完成了抢渡的任务。至于原因,我已经讲到了,那一年的冬天,很冷。这一段的黄河冻住了。
就这样,踏过结冰的黄河,李世民和他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出现在了正在围攻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的宋金刚面前。
应该说,李世民能在这个时机出现,基本上已经占据了先机。因为李世民驻军于柏壁(山西省新绛县北)没两天,刘武周的最强将帅组合就分道扬镳了。
客观的讲如果宋金刚和尉迟恭一直是待在一起的话,李世民能否最终取得对刘武周作战的胜利,这件事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但是现在两个人偏偏分开了,而且相隔的距离还
挺远,彼此不能如同之前一样密切协调配合,这只能说是天意如此,李世民同志不愧是吉星高照,运气大好的有福之人。
宋金刚不想让尉迟恭走,但尉迟恭不得不走,这是因为尉迟恭同志再不走,吕崇茂县长就要走了,而吕县长这要一走,上的就是条单行道,且直通地府。
对于夏县出现的叛乱,李渊同志向来都很重视,因而在裴寂被吕崇茂击败后,李渊上来就使出了大招,组织平叛专家组前往处理夏县事件。
平叛专家组由李渊的堂弟永安王李孝基领头,其成员包括曾指挥过围攻尧君素战斗的李渊表弟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拥有多年参军经验的李渊旧日同事内史侍郎唐俭、打过薛举父子强劲骑兵部队的陕东道行军总管刘世让,以及熟悉当地地理条件和风俗民情的陕州总管于筠。可以说,能派出这样一个各方面专家的组合,充分地显示出了李渊先生的老谋深算。因为到了夏县,不管吕崇茂是选择被围是选出来打,抑或是伺机而动,搞些阴谋诡计,唐军都不用怕,因为有这几位专家坐镇,任你有通天妙计,咱都能随手化解。
李渊相信,夏县这一回应该可以安声了。
确实安声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