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先王之政 先民之德(2 / 2)
齐敬之心里这样想,嘴上却是嘁了一声,看向骊山广野的目光里满是嫌弃:“口口声声说真猷禅师修为精进、石室闭关的是你,信誓旦旦说他闭关其实另有隐情的也是你,以后若是再像这样话说半截、不尽不实,可就休怪为兄不客气了!”
骊山广野嘴上请罪,脸上却不见半分歉意,笑吟吟地道:“其实此前世兄直面真觉禅师的一双神目,非但安然无恙,反而降服了心中的烦恼妄想,那时候小弟就知道世兄必定过得了稷门这一关,事前说与不说,结果都是一样。”
“不错!福崖寺这些年香火鼎盛、声势日隆,号称大齐
骊山广野顿了顿,接着便用某种稍显怪异的语调歌吟道:“水中污泥里的鬼叫履啊,灶里的鬼叫髻。门户内的各种烦攘啊,是雷霆鬼在处置。”
“国都镇天渊?君王守社稷?”
下一刻,少年心头灵光乍现,猛地扭动腰身、回首而望,眸子里立刻映出了稷山那高耸入云的轮廓。
“我先前还觉得奇怪,国都本应是大齐人道最盛、野性最弱之地,怎么还会滋生精怪?今日一看,才知人道最盛是不假,可这野性也着实丰沛得不像话!”
“水里有鬼名罔象啊,丘陵里的山鬼叫峷,大山里的山鬼叫夔。郊外的野鬼叫彷徨啊,草泽里的鬼名委蛇。”
骊山广野同样望见了前方城门,脸上登时露出灿烂笑容,畅快言道:“那便是王都十三座城门中的稷门了!此门位于王都西侧南首,雄视稷山诸峰、夺其野性自用,故得此名!”
齐敬之眸光一凝、心思电转,禁不住喃喃道:“是了,先前你说起天齐渊岸边的榆柳之政,我竟没反应过来。此时细想,若要论大地野性之丰沛,还有何处能比得上号称‘天之腹脐’的天齐渊?难怪朝堂上对于如何处置高禖坛,会有那么大的争论,除了各方的利益争夺,只怕还有投鼠忌器之忧。”
“还不止是天齐渊呢!”
齐敬之默默点头,心绪随之翻涌:“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单是小弟亲眼所见,震撼失语、只知怪叫者有之,惊骇战栗、不能迈步者有之,怖畏已极、伏地叩首者亦有之,更有瘫倒在地的、放声痛哭的、吐血昏厥的、发疯自戕的、化身妖魔的,当真是千人百态、各不相同。”
说到这里,骊山广野忽而深吸一口气,冷不丁又补了一句:“这种甄别之法……对修士尤其是低阶修士同样极为好用。”
骊山广野闻言,脸上的笑意渐渐隐去,难得肃容正色地道:“谁让王都南郊紧临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天齐渊呢?我大齐自打立国时起,便是以国都镇天渊、以君王守社稷!”
“至于营丘山城,就成了先王们的陵寝所在,因此改称营陵。营陵是大齐最早开拓的地盘,下头的地脉又被先王们压得死死的,顶多滋生些魍象之类的小精怪,每年由礼部牵头清理一遍即可高枕无忧。”
齐敬之一边说,一边再抬头看向前方那座巨城,竟是颇有点心惊肉跳:“若是将来有一日,这座稷门再也无法压制和转化吞下肚的稷山野性,突然就活过来了也未可知。”
“后头三位且不提,真猷禅师最爱弘法布道,看见猛虎不愿听经,尚要强按其头,如今却常年深居谷中石室,连寺中多数后辈弟子都是只闻其名、难睹真容。这等明显违逆性情、有碍道途的反常之举,又岂是轻飘飘的‘闭关’二字就能含混过去的?”
“近些年天齐渊五泉并出,被朝廷宣扬成难得的祥瑞,借助百姓的祈福和祭祀加强了镇压,然而淄河与系水的水量同样在大涨,对王都人道的侵蚀愈发剧烈。”
事实上,圣姜青城与大齐王都的神韵法理本就是一脉相承。
“我那位精研《水经》的族兄生逢其时,可不就深得国主看重了?小弟若是不分宗出去另谋前程,怕是此生都要被他强压一头。”
闻听此言,齐敬之心头便有一道灵光闪过:“对虎诵经?福崖寺?”
天道汹汹、人道煌煌……这便是大齐王都带给山野少年的
相应的,少年心里对于大齐朝廷的看法,对于福崖寺的看法,也随之被推翻了大半。
“对此,先民们曾留下一首歌谣,至今都中的孩子们还在传唱。”
“世兄可莫要觉得天齐渊与东西绣岭龙争虎斗,大齐便可坐收渔利,其实恰恰相反,大齐最初立国之时,面对山水相争、劫波远荡的凶险局面,但凡应对稍有失当,便是个天翻地覆、城毁国灭之局,故而最有效的法子还得是降龙伏虎、一体镇压。”
听到此处,齐敬之不得不承认,自己头一次被骊山广野这厮以言语唬住了。
“哎呀,世兄真真是一语中的!都中百姓就是喜欢瞧这个!”
骊山广野这厮唱得着实有些难听,然而就是这寥寥的几句歌谣,却好似一幅真切无比的画卷,将此地千百年前人道未兴的蛮荒景象展现在齐敬之的面前。
对于齐敬之的反应,骊山广野丝毫不觉意外,反而嘿然笑道:“说起这个,每次有边镇军卒、州郡征夫来国都轮戍驻防,都会引得都中百姓争相出来围观,世兄可猜得到其中缘由?”
听到此处,齐敬之连忙摆手,止住了这厮的无耻吹捧。
骊山广野肯定了齐敬之的猜测,语气中有几分罕见的沧桑:“嘿嘿,对虎诵经、一言不发、对碑顾影、食书自肥……世人都赞叹福崖寺四大高僧悟道成痴,却不知背后藏着多少心酸血泪!”
一座高山、一道城门,双方隔空相望、分庭抗礼,却又气机联结、相得益彰。
略作沉吟之后,少年又开口道:“连营陵都无法彻底杜绝精怪的滋生,王都城池偏又镇压和吞噬了难以计量的山水野性,那岂不是……”
“骊山广野口中凶险万端的龙潭虎穴,何尝不是成就大齐今日之盛的王业之基?”
“先王之政,功垂百世。先民之德,泽被后人。”
《庄子外篇·达生》齐桓公见鬼:“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