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市场论(2 / 2)
“大王光是盯着匠人有什么意思?”董淑婉笑道,“咱们最主要的不是匠人,而是市场!”
凤鸣听着“市场”两个字,觉得有几分的意思,“愿闻其详。”
“大王且想,京城之中有多少家酒楼,同一种酒类放在不同的酒楼之中难道就因为一家铺子卖的不好所以就整个行情都不好了吗?”董淑婉道,“我知,若是我真不想将这般技艺传播出去,买上一些奴仆自然是可以的,这样自然也就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董淑婉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想过这个模式,但仔细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放弃了。
“大王觉得一套羊绒衣裤的定价应该在几何?”董淑婉反问道,“羊绒难得,织一身羊绒衣裤也是得花去不少的羊绒线,成本本就不轻省,若是卖的便宜了就会亏损,人工一类自也是要算作成本之内的,大王觉得我们应当如何定价?”
凤鸣想了想,虽说羊毛现在收集的时候的确算不得太贵,但他也清楚,一只羊能产出的羊毛有多少,里面又是会有多少羊绒的,而一套羊绒衣衫就需要不知道多少羊绒了,再加上人工一类的。
一套衣服再便宜,怎么着也得有一两银子才能有赚钱吧?
这价钱一出来之后,凤鸣自己心中就带着几分心惊了,“你是指,这羊绒衣衫做的都是富贵人家的生意?”
那富贵人家有多少,若是积攒下来,这是能穿多少呢?
“大王心中也有数,现在的羊绒衣裤成本不低,就是我想勉强挣个丁点卖出去,普通的百姓,例如良山村里头的你猜会有几个人愿意舍得拿出约莫一两的银子出来买上一套呢?所以,这生意从一开始就是做有钱人的生意。不过也不单单只是做有钱人的生意,我雇了人给人开工钱,只要往后日子好过了,百姓们手上都有钱了,就像是山上的泉眼里头淌下来的泉水一般,汇集的多了就成了一条小河不是?这生意也是如此嘛,总的先让水活起来才能够指望更多的不是?”
董淑婉微笑地说,她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将羊绒衣衫的生意往着普通老百姓身上做,原本就是冲着那些有钱人去的,有钱的世家,有家的富户,这些人是从最开始的主力军。
现在老百姓一天只能挣一两个钱的时候自是看着一套羊绒衫得一两多银子自是觉得贵的很,半点也不敢想的,但若是老百姓一天能挣几十文甚至上百文的时候,那自然也就不觉得有多贵了,会觉着买一套回来可以穿上许久整个冬日都好熬了,也不过就是省吃俭用上个把月的时间就能把这么一套赚回来了。这也需要国富民富才成,现在人均收入那么少,自然是舍不得的,等到人均收入多了,百姓手里面有了钱,那自然也就会开始讲究起吃穿住行了。
“大王也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咱们大历之内么,除了咱们大历之中有富户和世家,周国赵国之中不也还有那些个富户和世家的么,别小看了那些个能够为财生能够为财死的商户。”董淑婉缓缓地又道。
虽说周国、赵国同大历之间的关系算不得太好,却也没有禁止三国之间的商户往来,而且商人逐利,只要能有利益,自是愿意冒了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