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使坏(1 / 2)
董淑婉也没打算瞒着两个舅舅,就干脆地把事情给说了。
“也没什么,我今日先去了董家,去的时候董淑萱同老夫人大约是在商议着布施的事情。舅舅你们也知道,先前钟姨娘掌家,为了给自己的子女谋前程自是用尽心思,早年可没少拿这些做文章。”
“但今年我将属于母亲的东西全都取了回来,因为先前钟姨娘以为自己能一直这般掌握董家,自是不会有半点的客气,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老夫人补上之后,董家虽算不上元气大伤,但到底也是伤筋动骨了。现在又要她掏了真金白银来做这种事情,自是不愿意,可董淑萱向来是个要脸面的,先前不是荒年的时候都要做这布施,现在到了这灾年的时候若是不做怕自己没了脸面被人奚落是为了名声,我去的时候两人因为这事儿闹得不甚愉快。”
顾钰海和顾钰洪两人点了点头,尤其是顾钰洪,他比自家兄长要早了两年回京,对于京城之中的人和事要更清楚的多。
董家的确是个要脸面的,董淑萱那更是喜欢那些虚名,这一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个习性,那就是踩着旁人的尸骨往上爬。
“想着前些年董淑萱拿着那些不属于她的东西刷了多少的名声,我心里就不舒坦,干脆就给挖了个坑!”董淑婉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老夫人填补的漏洞太多,再加上董家人不少每个月的开销也是不小,先前一直都对钟姨娘很有意见,而且钟姨娘先前做的事儿涨的都是董淑婉的名声,我就劝她说,这布施要做也是应当让董知仁去做,董家不能做这种积累名声的事情,否则会被视为有其他的心思。落雪成灾,圣人心中想来很是忧心,要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带了头先捐款捐粮那必然不错。老夫人最指望的就是想着董家能够再上一层楼,所以这件事情肯定会考虑。”
“那不是便宜了董知仁么!”顾钰海一听这些就觉得自己外甥女出的主意不好,那明明就是要便宜董家啊,“婉儿你出的是个什么主意啊!”
董淑婉也不因为顾钰海这话气恼,倒是一旁的余氏伸手拍了顾钰海一把:“婉儿肯定是有自己的主意,你要么就乖乖地在这里听着,别给我聒噪个不停!”
“还是大舅母懂我,”董淑婉笑笑,接着往下说,“董知仁没什么才干,圣人向来知人善用又不会因为他捐款捐粮就如何,至多就是给予一些赏赐罢了,要是到时候董家提议且率先牵头,圣人必定也会借此让世家一并效仿,那些世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两位舅父应比我懂得吧?董知仁起的头连累了他们,心中只怕也会记恨上他……”
顾钰海听到这里这才觉得舒坦了,他们顾家也可以被称为世家,不过就是靠着兵马的世家,每年要往里头搭进去不少,论起家底来比起京城之中其他的世家来说那也是不怎么够看的。
那些世家手上多少庄子库房存银不知多少,米仓之中也是不知凡几,每次有什么灾事的时候圣人焦头烂额,而他们依旧奢靡。最叫顾钰海生气的是,这些人奢靡自己的也就算了,起战事的时候还要生好些事端,送来的粮草,米粮陈粮都算好的,食盐之中也有不少的杂质,全然忘了将士们在边境抛头颅洒热血。
只要是能坑这些世家,顾钰海就觉得心中高兴,而且这还是顺带能坑了董知仁,那简直比一口气灌下一碗酒都要让他觉得舒坦,这就和打了胜仗一样的感觉,畅快!
“那泰王是怎么一回事?”顾钰洪也高兴,但还是不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会牵扯上泰王。
“老夫人虽是意动,但是呢绝不会随意听我说了这些之后就能够下定决心,肯定会寻了董知仁来商议,董知仁这人呢,也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也会有诸多的顾虑,但又不太会想要放弃这个能在圣人面前长了脸的机会。又怕我会把这件事情同大舅和小舅说,让你们抢先说了,所以呢肯定会先观察舅舅的反应,然后再想着能不能同泰王结盟。”
“但董淑萱和我向来不对盘,今天我又借机奚落了她一番,她也会怕我真的因为这件事情在长辈面前露了脸加重分量,所以肯定会搅黄这件事,而又不敢真的让自己处于劣势,我想她会同泰王提了这件事情,然后极力鼓动泰王去做这件事情好在圣人面前长脸。泰王是皇子,身后又有侯氏一族的支持,对于高位肯定也有些想法,可而今太子尚在,那就只能让圣人更关注他多一些,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所以我看泰王定会强占先机趁着董家还不曾提议的时候先提出。不过不管是谁先提出来,只要能够弄到银钱米粮,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个好事。”
董淑婉说这些的时候有些轻描淡写,但这话语之中却有对人性的透彻,董家,泰王也都像是棋盘上的棋子一般。
顾钰洪想了想,如果真的同婉丫头所说的那样,泰王先提出这件事情,只怕董知仁能气个半死,而泰王也就暴露了对高位的心思。泰王身后的侯氏一族定然是会支持泰王的想法,但同侯氏一族有些嫌隙的也不是没有。泰王抢了功,董知仁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往后能不能一条心那还真的不好说。
不过也就像董淑婉所说的那样,不管过程如何,只要能集了米粮银钱至少能够让好些百姓在雪灾之中活下来,那也是好的。
“好!”顾钰洪拍掌,“的确是个好主意!”
董淑婉也只是笑笑:“那两位舅舅和舅母可别走漏了风声,全然当做不知这件事,不管谁提出来的,舅舅们只要附议一番即可。”
顾钰海当下就拍着胸脯应下了:“放心吧,舅舅还能不知轻重缓急不成,我就当你没说过这件事,哪怕是董知仁那混账率先提出,我也不会搅合了这事!不管如何,也得看在百姓的身上,叫那些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得好生出点血出来!”
顾钰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哪怕和董知仁怎么不对盘,只要事关百姓的紧要事,他就能够把那些私人恩怨压下,私下和董知仁再怎么不对哪怕是动手也行。
董淑婉得了顾钰海这样的保证也很是满意,舅舅想来是说到做到的一个人,不会搅合就绝对不会搅合,甚至会在有人牵头之后跟着鼓劲儿好叫那些个尸位素餐又一毛不拔的世家好好出一些的。
董淑婉也没有在顾家多留,得赶紧着回去良山村,她出来也是有好些时候了,就怕现在豚儿已是闹翻了天。
沈氏在董淑婉走了之后就一直琢磨着董淑婉的提议,等到董知仁回府之后就让仆从将他唤来,将事情说了一说。
“母亲,那丫头向来目中没有我这个父亲,说不得她这个提议就是用来坑害我的!”
董知仁在听到沈氏所说的原本还有几分的心动,但一听到是董淑婉提议的,他下意识地就觉得这件事情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就是害自己呢,尤其是在听到沈氏罚了钟氏在这种天气里面还要去廊下罚跪心中更是不忍,只恨自己回来的太迟,这才让董淑婉又在府上搅合出了一波风雨。
“母亲也别再罚夕云了,这样寒冷的日子在廊下罚跪哪里使得!夕云先前就是有再多的不是,也认过错受过罚了……”董知仁现在想的就是为钟氏求情,“那丫头向来不怀好意的很,每每都是能闹得咱们府上鸡飞狗跳,往后她再来,母亲还是随意打发了她就好,我看干脆就让人通传一声,叫她往后不要再回府上来,我全然当做没有这个女儿罢!”
沈氏冷眼看着董知仁在那边心疼那贱妇,倒是觉得董淑婉说的没错,钟氏也不是个什么省油的灯,还是早早处置的好,留着给郭氏女练练手也好,看看还有哪个狐媚子还敢这般地勾的人脑子糊涂。
“我且问你,先前我们董家布施,最出风头的是你还是萱丫头?让那些个才子写诗夸耀的是我们董家,还是萱丫头?”
董知仁带着几分的骄傲:“母亲不是听过那些诗句么,外头人都说咱们萱儿是仙女下凡,这才又有才心肠又好,简直是活菩萨一般。”
沈氏虽早已有了答案,但听到董知仁半点不曾警觉还沾沾自喜的模样也忍不住闭了闭眼。
“我再问你,这些年我们董家这般布施,于你在朝堂之上可有什么益处?”
董知仁微微一楞,觉得这问题有些古怪,不过又回道:“这朝堂上的事,又不是靠着这一点布施起的,不过母亲也不用担忧,泰王是中意萱儿的,到时候结了这一门姻亲,泰王定会对儿臣多有照拂!说起来,也得亏这些年一直不忘布施帮着萱儿塑了名声,否则又怎能叫泰王得了青眼呢!”
董知仁想到这里就忍不住高兴,他的一些下官也没少因为这件事情恭喜他,到时候自己成了泰王的岳丈,那就是和圣人结了姻亲,那自是不一样的。
“说起来,这些日子萱儿也应过泰王的邀,回来可曾同你这个当父亲的说过什么,有没有说起过关于朝堂上的事情?泰王有没有让萱丫头提点你几句?”沈氏心中沉沉,同董知仁那欢天喜地的模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萱丫头哪懂得那般多的东西,泰王即是喜欢她,那也不会同她说了这些,再说了,她一个女儿家参与这些政事作甚?”董知仁不以为意地说,在他看来,女儿家主要还是以相夫教子为主,联姻只是其中之一,能够处理好后宅的事情能让男人无所顾忌地冲锋陷阵这才是女儿家应当做的。
沈氏闻言,更加失望无比,几乎是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那你觉得,圣人是如何看你,你在朝堂上这么多年,一直空有虚名不得实权,旁人就是熬资历也熬的差不离了,你觉得你能握有实权的一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