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入瓮(2 / 2)
顾钰海那就是个直肠子,换成往日要是看到董知仁敢这样看自己,还敢朝着自己瞪来,那脾气就得上来当场在宫门口上演一出全武行,但有了昨日自家外甥女给透露出来的讯息,顾钰海倒是没上手开揍,只是在董知仁看过来的时候朝着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去,还伸出了右手食指和中指做出挖眼的动作。
董知仁看到顾钰海这个动作也是一惊,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瑟缩过后他有几分的羞愧,更多的还是恼怒,觉得自己刚刚那般显得有些上不得台面了,怕他顾家做什么,早晚有一日自己也是能够将顾家踩在脚底下的!
顾钰洪也看到了自家兄长那个动作,很是无奈,压低了声音道:“大哥你可不要误了事!”
一想到婉儿的那个计划,顾钰洪其实心中也是带着几分期待的,他也想看看到时候董家和泰王要是掐起来的场面,不过就董知仁那点怂胆怕是没有这个胆量和泰王对上,但心里面肯定是要不痛快的。
只要看到董知仁不痛快,那么他们就和夏日里面喝了一口冰水一样的痛快了!
“我知道!”
顾钰海当然知道不能现在这个时候就误了事,否则怎能同外甥女交代呢,不过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往日里头咱们同董知仁之间的关系算不上太好,他这般窥视过来我要是没点反应才叫奇怪,所以咱们平日里头该怎么对他还是应该要如何才对!这样才不会叫人生疑!”
顾钰洪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要是他们对董知仁没有反应才是奇怪的,像是现在自己大哥这样怼过去,既能让人不生疑惑又能叫人不痛快,这才是正常的。
这样想着,顾钰洪在看向董知仁的时候也恶狠狠地甩了一个眼神过去,用眼神威吓得董知仁又猛地往后退了一步,心中对于顾家那是越发的懊恼,可到底也还是没有勇气直接上前去同顾家两兄弟争辩。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早就已经习惯了顾家两兄弟对董知仁的欺压,只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看见,压根就没有想要管的意思,现在看到顾家两兄弟这般凶狠作态再加上董知仁那畏畏缩缩的模样也不过就是微微一笑,且当做笑话来看待。
早朝的时候董知仁站在一旁不言不语,等到顾钰海站出来禀事的时候,他浑身一个激灵,深怕顾家两兄弟要提出捐粮一类的事情,直到听到顾钰海说近来雪愈深,怕山林之中的凶物很有可能下山伤人,靠近山林边的村子很有可能要遭殃,问圣人应当如何是好。
顾钰海这问题也很实际,高宗向来是个爱民如子的,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年年都不曾落下,每到灾荒年的时候罪己诏也不知写了多少篇,现在听到顾钰海提出凶物可能伤人的时候也是眉头紧皱,紧接着就开始商议着应当要如何,其中也不乏有文臣对于顾钰海提出的这个事情嗤之以鼻,觉得他实在是太过杞人忧天了,山上的凶物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下了山来,就是下了山那也不一定会伤人,就算村子靠山,但村子里面也不是没有人也无需担忧什么。
两方人马在朝堂上扯皮了许久,到最后下朝的时候都不曾吵出一个结论来,顾钰海一方是希望能够派遣一部分的将士驻扎在临山的村子里面作为警戒以防万一,而持反对意见的就是觉得这不过就是一面之词,谁也不能保证会有凶物下山,而且将士驻扎在临山村子之中也不甚合理,不论住处还是旁的都有不少问题。
高宗也没有当朝就下了旨意,不过对于雪灾的灾情也是十分的关注,事实上现在飞雪连天的确已有了各地灾情不断涌入京中,现在的高宗也在发愁这下个不停的雪和越发严重的灾情。
下朝堂的时候姜相和户部的官员,还有顾家兄弟两人都被留了下来,其他官员出宫的时候都带着几分愁色,大家都知道这个年肯定是要难过的,若是灾情一日难过一日,到时候必定是要从京中选派出赈灾的人选。
赈灾这种活,既是功劳也是苦劳,赈灾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来抢粮食的流民,镇压吧,那也是灾民,可要是不镇压,只怕这些会更加的疯狂。
而且赈灾要的粮食要从哪里来?身为朝臣的他们也清楚,户部那头能拿出来的都是有限的,灾情要是越发的严重,那也不过就是杯水车薪罢了。
而在满是愁容的朝臣之中,董知仁却是带着几分的喜悦,甚至连脚步都带着几分的轻快,那模样倒是叫几个老臣看的眉眼直皱,心想董家的越发不像话了,早年董老侯爷就是个浑人什么都不懂的,那好歹也知道自己在朝堂上是个什么地位,通常也不会出头。先帝也只当人是个吉祥物,不苛待也不折腾他。
但到了这位,平常的时候就有些拎不清楚的一个人,左右也不参合那些重要的事情也就罢了,现在大家都在为灾情的事情忙碌,他还能高兴成这样!
“真是,泥腿子上了不台面!”
其中一个老臣嗤了一声。
“罢了,我看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先前不是同郭氏一族定下了亲事?虽说是个寡妇再嫁的,可就他们董家能够攀附上这样的亲事也算是烧了高香了!能不这般的高兴?”
“可别高兴的早了,不过就他那点本事,能够萌了这祖荫都已是祖上积德了!”
几个老臣在那边狠狠地奚落了董知仁一番,这才带着几分气爽地回府。
董知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寻了董淑萱,说明了情况,叫她今日见泰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完成自己的叮嘱。
“为父能不能这一次挣来一个大脸面就看你这一会了,萱儿你可千万不要叫为父失望才行!”
董知仁带着期许地看着董淑萱,如果不是怕被人说成结党营私,他本是可以自己亲去见了泰王,然后恳谈一番自己的抱负,那肯定会让泰王对他心中的信念更加了解。
董淑萱看着董知仁对着自己那般期待的模样,笑得更加的高兴:“父亲,女儿一定不负您所托。”
她从昨天送出那一个帖子开始就开始期待着,想着自己见到泰王之后应当要如何表现的,这些也已经在自己心中上演了千百回,自是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差池。
冬日里头出门本是个难熬的事,但因着心中有着期盼,董淑萱半点也不觉得冷,只恨自己不能插上翅膀一下就飞到静思庵中。
静思庵是个小庵堂,素斋做的一绝,在山脚下偏生有一片的红梅,红梅映雪的景致在冬日里面美不胜收,是京城中人冬日里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寻常都是赏完红梅就去半山腰的庵堂之中吃上一顿素斋。
若不是今年雪下的太大,没有清理过积雪的地方没到了小腿肚,只怕静思庵下的红梅林不知道有多少人呢。
董淑萱昨日遣人送去帖子的时候,泰王也是欣然应约,表示自己会前往,这让她心中大定,从昨日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应当要穿什么样的衣衫裙子,要搭配上什么样的首饰和妆容,这才能够使得自己在泰王面前能够光彩照人。
侍琴侍画两人也有几分的激动,她们两自知比起容貌来自己不如大小姐,比起身份来也是不如,所以也是迫切地希望着自家小姐能进泰王府,那自己往后能期盼的东西才能更多一些。
侍琴侍画两人也不敢做的太过明目张胆,不过也还是穿上了她们最好看的衣衫,将发髻也梳的比往常的时候更好看上一些。
董淑萱也不在意自己身边两个丫头暗搓搓的做派,也没有多说什么,上了马车就让车夫往着静思庵而去。
静思庵本是个小庵堂,庵堂之中的尼姑也不多,现在风雪大,连僧客都没有几人,倒也是清静的厉害。
山脚红梅林的红梅在皑皑白雪之中分外的鲜艳,天地之间似乎独剩下这一种颜色一般。
董淑萱看着那红梅,忍不住就想起那喜欢穿着一身红衣的董淑婉,一想到这个女人,她的心气就有几分的不顺,虽是不喜欢那小贱人,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颜色极好,原本还想着在乡下呆的时间长了必定是灰头土脸日渐憔悴,可前一日一见却发现并没有如同她心中所想的那样。
那小贱人的颜色似乎更好看了一些,越发显得绝色了,这样的美色有些时候也是一种利器!
董淑萱即便是再羡慕妒忌也没有办法,那一张脸到底也不可能长在她的脸上,或许倒能期盼一番什么时候那一张脸毁了才好。
梅林之中有个凉亭,平日里面用作休憩所用,现在无人,董淑萱让侍琴和侍画将带来的暖炉点上,暖炉上头温着一壶酒,没一会的功夫酒香就扑鼻而来,蔓的整个红梅林中都带上了几分酒气。
董淑萱饮了一杯酒,酒一入喉就是一阵暖意,没一会的功夫整个人都暖起来了,双颊也上了两朵红云看上去还带了几分的媚态。
凤栖过来梅林的时候瞧见的就是微醺的一个小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