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商之一事(2 / 2)
董淑婉倒是没有骗他的意思,虽说现在村子里面的人也算有了点收成,只是勤俭惯了的他们宁愿多囤积一些米粮在家中也舍不得拿出来买一些旁的,不过等到时日一长手上的闲钱更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也会舍得起来的。
这种话自是不能告诉凤勤知道的,小孩么,就算要教导也得慢慢地一点一点来,要不然即便现在硬塞上这些道理给他不懂也没有什么用,董淑婉打发凤勤带着豚儿去院子里头玩,凤勤也是乖乖地牵着已经能够牵着人手走上一段路的豚儿上院子玩去了。
等到两个孩子出去了,董淑婉才看向凤敬贤道:“其实我方才所说的话之中也还是有一些话没有说全的,豆腐的买卖委实不错,但也不乏眼红的人。”
尤其是那些世家,世家手上掌握着大片的田地,每年产出不少,光是只把豆子卖了自也是有钱的可没有办法把利益最大化,那现在做豆腐虽说利润薄了一些但长期以往也不是个好买卖,即便世家不吭声但世家手下依附的人早晚也是要将手伸过来的。
“于我而言,光是豆子就能够做出许多产物,时日一长毕竟有那些不开眼的人来到我面前,我也委实懒得应付那些人。”
凤敬贤也是知道那些人能够做出多少腌臜的勾当来,哪怕世家自己不要也架不住手底下的人起了心思,到时候扯着虎皮来的确是能够好生折腾一翻的,当然董淑婉定远侯府千金的名头自是能够喝退一些人,可同样的也会扰了如今的清静日子,也难怪她会想到要将豆腐的法子教导出去了。
“那你就不怕到时候有人拿了方子转头就给卖了出去?”凤敬贤笑问。
“怎么可能?!”董淑婉微微一笑,笑容之中却是十分的笃定,“对于我来说那不过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方子罢了,但对于村里人来说那是一个安身立命能够使得家宅兴盛的好东西,固然卖了出去能够得一时的收益可也是断了往后,再者,村里有二十户人家,真要有人这么干了,其他人家能允?只怕在村子里头都没办法过下去了,总不能搬走吧?”
对于农户来说,田地就是根,现在讲究的是一个落叶归根,除非没了法子谁会愿意离乡背井呢,所以一旦她把豆腐的法子教出去,村子里面的人只会更加的团结,绝对不会有人愿意把如何制作豆腐的方法给交托出去的。
凤敬贤一想,也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也难怪这丫头会起了这个念头。
别看董淑婉只是提了这么一嘴,但对于村子里头的人来说她砸下去的无异于一个响雷,平地炸响。
老霍首先找的就是村正,村正在听到老霍所说的话的时候甚至还摔了一个碗,要是换在平时摔坏了一个陶碗的里正早就已经心疼的不行了,但现在已顾不上这些了。
“你是说小姐要把制豆腐的法子教给咱们村子里头的人?你可千万别诓骗我!”
“我骗你这个做啥!这可是小姐亲口说的,小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的,这话都已经说出口了那肯定是真真的!”
老霍严肃地看着村正,他可不许里正误会小姐,而且小姐为村子里头做了那么多,现在甚至都还愿意将自己的方子交托出来,要是还被人置疑,他头一个也是不能饶的。
“你要是再说这样怀疑了小姐的话,我肯定不能答应的!”
“你这话说的!”村正哪里不知道老霍的性子,急忙安抚道,“我那还不是被你刚刚那一番话给惊了么,哪里是要怀疑小姐的意思,我是想不到啊真真是想不到!小姐那样做的话,那可是给了咱们村上这些人家一个安身立命的法子了啊!”
村正光是想到这里都觉得自己心口一阵火热,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先前给村子里面的婆娘和丫头定了编织羊绒衣裤和袜子的活计,那些婆娘就高兴的很,而且每次那工钱都是不拖不欠的,婆娘们都有几分得意起来了呢,倒是他们这些当家的壮劳力除了地头的活计也没个别的出路。
直到后头坊子建了之后,这才多了一些他们能干的活计,村正的儿子也都在坊子里头干,每个月的工钱那也是实打实的。原本他想着这样下去,今年的日子肯定比去年的时候还要好过,手上也能够剩下不少的闲钱,等今年过冬的时候说不得还能够给家里扯点布一家人都做上一身新衣裳,若是能够买一些新棉那就更好了,不成想竟还有这样的一个大好事儿落了下来!
村正也是偷摸着在心底里面算过豆腐坊子一天的产量的,而且村子里头没在坊子里头干活的汉子也都背着豆腐上京城里头卖,现在豆腐在京城之中也是好卖的很呢,这一天天下来,豆腐坊子也能挣上不少,现在挣钱的买卖要到自己手上来了,他觉得这就像是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砸得他都有点飘了。
“可不是,虽要每家每户出个人上坊子干一个月的活,那一个月的活计虽是不给工钱,可同样的也是让人在学如何制豆腐不是?这样泼天的好事,以前那里敢想?!我从小姐那头听来之后就想着来同你说说,虽说小姐不大管事,可咱们也得管好了免得到时候有些人不开眼闹腾起来,倒是咱们脸上没光,传出去还被别的村子嗤笑……”
村正连连点头,原本还觉得老霍那说辞有几分的担心的过,了,但转念一想,也的确是要和村子里头的人好好说说,免得人家给了他们一条生路自己给走成了一条死路。
“这个你放心,咱们村子里面那也都是懂事儿的,先前就说得亏去年小姐教了咱们如何造炕床挣了一笔,现在又有这样的大好事儿,心里面感激还来不及呢,哪能起什么风浪!”村正说,要是有那些个不懂事儿的,他也不能眼看着,到时候无需多说什么他就能一巴掌给摁下去,“不过也还是要好好商量一下,不能一窝蜂地全进了坊子不是?再说,真要做了豆腐,那该置办的家伙事儿也得置办起来,不说别的,这石磨就得打了……”
村正说起这些来的时候也是干劲十足,真要教会做豆腐的,那他们家肯定也是要做的,那就得起一口炉灶,回头还得打磨上一个石磨磨豆腐才成,现在这石磨除了坊子里头也就村口那儿有一个,那肯定是不成的。打磨个石磨磨豆腐自己家就能成,就是费点力气和功夫罢了,倒是家里头那个去做了那一个月的工才是要好好考量的。
村正和老霍把这事上心,当天就把消息给传到了村子里头,良山村本就不算大,拢共也就二十来户人家,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无一不是欢喜至极,也都高高兴兴地应了下来,打算等到春种过后就把家里的人送去学做豆腐,家里人则可以提前准备起来,石磨需要敲打,还有豆子也得收一些才成,家里面的豆子大多都已卖给了坊子,现在所剩下的也不多,回头还得去收罗一些才成,否则这豆腐的买卖还怎能做。
还好今年原本见坊子起来之后就多种了好些的豆子,不过也得等到夏末的时候方才能收成。
一时之间,村子里头的人一边忙着春耕一边又欢欢喜喜忙碌起之后要做豆腐的营生起来,为此平常家中那处处盯得紧日子过的抠搜的婆娘也舍得松了松手,叫人吃上一些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