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考试手段(1 / 2)
高宗也是知道董淑婉在教导村子孩子念书的事情,傅老也提过,觉得董淑婉教导的那很是有意思,算数方面简单便利,还有给小娃娃的启蒙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像是《三字经》《千字文》这种就十分的朗朗上口,最适合给孩子开蒙不过了。
还有那阿拉伯数字,虽说书写的时候有些怪模怪样的,可一旦学会之后那计算起来的时候也是方便的多,还有那乘法口诀表,也是最适合年幼的孩子开蒙了。
等到这考卷印刷出来之后,傅老那更是见猎心喜,先前还不知道竟是有这样的方式,先前他就一直很好奇考卷是个什么东西,见到实物之后,傅老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今傅老得闲的时候更是自己在雕刻模板,准备给学堂之中的那些学子们也出上一套。
董淑婉听闻傅老的想法,也是表示十分的支持,甚至还出了一些自己的主意,比如既是要刻印卷子那就不能只刻印一卷,干脆就一次性刻印好几卷,每张卷子上面的题目都别出的一样,还有上面除了一些刻板的背诵的填空题之外还应该出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然后再加上作文。
傅老起初还有些不大理解,为何这卷子还得刻印好几套,上面的题目还得不一样。
当时董淑婉就十分意味深长地笑了。
“傅老您想,书院之中必定不会像是村学一般不管年岁大小都在一个课堂上读书识字,书院里头也是有分班的吧?若是不分卷子,到时候若是早先考的那个班您就能保证其中就没有几个通风报信的?没有几个把自己还记得的题目透露出去的?您想想,那些平日里头不好好念书的,知道旁的班级考试了,回头能不打听?”
傅老可是懂了,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么,国子监里面总有一些爱上进的和一些仗着自己家世立志要当纨绔的玩意,这试卷一出啊,那自然也就能够检验出一番成果来!可就像是婉丫头说的那样,几个班里头也总有一些往日里头交好的,一个班考了总会相互之间打听,这真要只做一个卷子,那回头还真的不成。
傅老想了想,也觉得的确应该防着点那些兔崽子们,就多出几个卷子,免得他们相互之间通风报信!
再仔细想想,这些兔崽子在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回头一看考卷题目完全不对,这乐子光是想一想都觉得乐不可支啊!
“您也应当同我一般,将考卷设为百分制,每道题都设有分数,简单的分数少些,难的分数多一些。到时候您等考完试就批改出来,再把那个成绩单拿给学子的爹娘看看,这学习也不是当师长的硬生生逼着就能够学下去的,自己也应该出力,家里长辈也应该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才对。”
董淑婉又道。
在董淑婉说了这话的时候,就连凤鸣都忍不住朝着人看,觉得这主意略有几分损,若是考的不错回头自是不会吃亏,但要是考的差了,凤鸣觉得就是自己不觉得丢人,家里人也会觉得丢人,到时候只怕一顿打是逃不脱的!
还好自己当年学的时候可没有董淑婉帮着傅老出这么多的鬼主意,真要如此,若是自己学的差了只怕也会丢了脸面。
凤鸣有几分的庆幸自己逃脱了这样的磨难,而傅老则是听的津津有味,觉得董淑婉这主意再好不过了,那些个小混账们也该吃点教训了,平日里头给她们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要他们好生学习的时候个个都不以为然,就该好好治一治。
“我觉得到时候,这样的考试也能够多来几次,傅老您不是也都已学会如何雕刻模板了么,回头多上手几次就知道要如何做了,可以也把这种方式交给其余的夫子们,得闲的时候就出个卷子,然后雕刻个模板,月考一个小结,那就让任课的老师自己出,尽量出的水平都差不多,然后三个月一次统一的大考,到时候就固定一张卷子,统一考试时间,等考了之后就出排名,再贴出来。学子们大多也都是要脸面的,同人比较若是差了自会上进!”
董淑婉说的头头是道,脸上的笑意就更加的灿烂了,也该叫古代人尝试尝试一下现代学子的考试文化了,也该让他们进入题海战术模式了!
“当然,老是这般也没个趣味,傅老你们也可以出个奖励,设立一个什么学院奖一类的,分个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三人,三等奖五人,还有什么进步奖一类的,进步奖就奖励给进步最多的作为鼓励,这般下来,不怕那些人不肯上进。”
“这方法大善!!!”
傅老听完都激动坏了,畅想一下那般场景之后他都觉得这方法实在不要太好,到时候看看那些个小滑头们还如何,只恨现在不能将这个法子就实施了!
“这奖励呢,书院里头也能自己挣来的。”董淑婉又道,“不是每次都要印刷了卷子么?每次多印一些,放在一些书店学子楼之中售卖,国子监出的试卷对于其他书院的学子来说应当也是颇为好奇的,出了卷子自然也愿意舍得掏钱买来自己做了看看,到时候也是一笔收入,作为奖金也不错,也算是自给自足了。”
想想现代的那些习题册吧,学生们是个个恐慌,但又是人手一本的,也该叫古代人学习一下什么叫做五年学堂三年试卷了,当然这个时代在学堂之中那也可能不止三五年。
“还能分个级,方才入国子监的的题目就应当简单一些,一点点的深入下去,这样卷子也能多一些变化,傅老您觉得如何?”
傅老那是恨不得直接将董淑婉带回国子监去了,这丫头脑子活络啊,教导也是出类拔萃,只怕教导国子监那些学子都够格的。
而且傅老也不觉得出卷子卖卷子挣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国子监之中的开销大多都是国库所出,光是学子就有三百人,大多都是出身世家贵族之中。吃食每日也是消耗不少,这些学子们甚至还讲究的很,挑剔起来的时候还不忘叫府上送东西来,每年开销就是一笔极大的银钱呢,若国子监从此之后能有自己的进项,也算是为圣人分忧艰难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