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鹤唳风声(1 / 2)
沈千灯端着文鸿的早餐,带着化身游魂的文渊穿越了大半个大理寺,去叫大理寺卿文鸿起床处理公务。
一路上收获无数异样的目光,所有人都视臭气熏天的文渊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就连招致众人围观的中心人物文渊脸上都有点挂不住,只有沈千灯旁若无人地走自己的路,丝毫不受影响。
沈千灯敲响文鸿房门,带着早饭进了文鸿的房间,随即帮文鸿打了盆洗脸水,最后叫醒文鸿。
照理说沈千灯一个世家大小姐,从小被人伺候长大,伺候人的活应该干不惯才是,可她竟毫无怨言,而且动作干脆麻利,全然没有世家子女的矜贵。
文渊虽然并非出身世家,但她母亲是大理寺卿,家中仆婢成群,也是被人伺候着长大的,她刚来大理寺那会儿,非常不适应需要自己动手干活的集体生活,适应了差不多两个月才习惯。
而沈千灯来大理寺的第一天就被任命为大理寺卿的随身书吏,跟随在文鸿身边伺候,半个月来,没传出半句沈千灯傲慢无礼的事迹,甚至还有不少人以她为标杆。
帮大理寺卿大人处理政事值得学习,私底下招引少年恋慕让人艳羡,家世、身段、气量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女人就该活得像沈千灯这样。
沈千灯来大理寺半个月,关于她的风评从极差转变为尚可,再转变为前途可期。
文渊在后厨养了半个月的猪,从最开始的极其嫌弃到勉强接受,再到安心养猪。
文渊慢慢明白了自己跟沈千灯的差距。
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是解决困难的手段,是看待事物的心态,说到底她放不开面子,而沈千灯全然无畏,不仅看人脸色的本领练得炉火纯青,脸皮也厚得跟城墙有的一拼。
文渊琢磨了一夜,决定要摒弃自己对沈千灯的偏见,好好向沈千灯学习。
所谓实践出真知,她学习的方式就是跟在沈千灯身边,观察沈千灯的一举一动。
文渊穿着臭气熏天的衣裳出现在母亲房里,文鸿瞥了自己的女儿一眼,嘴角不自觉上扬,笑声也漏出来:“你要跟她跟多久。”
文渊一板一眼:“跟到想明白了为止。”
文鸿笑意更盛:“好歹换身衣裳,你穿着这身,脸面不要了吗?”
文渊不为所动:“就是要穿这身。”
文鸿笑着摇头:“那随你。”
母女两你一句我一句,权当沈千灯不存在,而沈千灯也装聋作哑把自己当成木头桩子。
文家这对母女跟别家不一样,别家的母亲都会给自己的女儿安排好一切,从读书习字到娶主君生女,每一步都安排好了,而在文家,文鸿都是让文渊自己拿主意。
要请女先生学文章?好,随你。
不想这么早议亲娶主君?好,随你。
想进大理寺学断案?好,随你。
想去后厨养猪?好,随你。
文鸿对自己的女儿可以说是放养,即便是文渊走了歪路,她就提醒几句,只要还没歪到底,还能掰正,她便不会出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