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185章 杀鸡儆猴,圣驾临北平

第185章 杀鸡儆猴,圣驾临北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元1418年,也即永乐十六年七月,朱棣北巡的过程中,山东布政使石执中落马,被押送往京城论罪。

事情传出来之时,满朝文武皆是惊惧不已,诚然,石执中对京中大臣来说,算不上什么大官,而朱棣一朝的官员变化也十分频繁。

莫说一个小小的二品官员,就算六部阁臣,朱棣那也是想动就动,没有人敢说朱棣的一句不是。

可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点和形势上却有些特殊,一则,在此之前,皇宫没有任何预兆,朱棣此去,也不像是为了什么事情北巡,二则,朝廷上下自从纪纲之后,大量罪官已经收敛,短期内没有掀起的大案的基础。

但就在这样一个本该承平之年,朱棣却还是拿下了一个地方大吏,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信号,是不是代表朱棣又要对某些群体动手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一众阁臣在收到消息之后,就开始查看事关石执中案件的案宗,结果又是大吃一惊。

他们发现,石执中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罪,案宗上分明写着,是因为下属贪腐,石执中监察不利,凡有渎职之罪!

渎职对于大明官场来说实则算不得什么大罪,正是民不举官不究,渎职的人多了,不查就是无罪,只有上头需要办你的时候,才会以此为由论罪。

而在这个信息之外,一众阁臣还注意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济南府的贪墨问题确实极为严重。

为了迎接朱棣的御驾,临时增税三十万石粮食,转手两道,回到百姓的手中便只剩下了十万石!

结果简直让朝廷一众大员跌破了眼镜,他们是真的想象不到,下层这些吏员到底有多胆大包天!

在皇帝北巡的风口浪尖,居然还有人敢从中捞钱,若是换到平日,百姓不得被这些人剥层皮?

这也就能理解朱棣为什么要大动干戈了,莫说是朱棣,就算是他们看到这种景象,多半也要警告一番的。

再加上朱棣这几年都在反腐,为此还特地加了官员俸禄,每年朝廷都要多为此支出几百万石的税收用以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还敢往枪口上撞,那几乎就是嫌弃活得太长,寻死来了呢这是!

由是在综合两点之后,首辅解缙顿时体会到了朱棣的意思,石执中只是一个弃子,为的就是杀鸡儆猴。

所以石执中必须严办,不能给他冠上一个轻描淡写的罪名糊弄过去,但石执中罪不至死,之所以会被朱棣如此对待,是因为石执中在维护一些人的利益。

所以石执中最少都是要抄家流放,而地方罪官也不能放过,朝廷必须派出一个得力人手前去,把这些官员全部处置。

几人经过商议之后,当即便上表,举荐检察院副院长周忱北巡,彻查山东布政使贪墨案。

其实如果按照历史来说,周忱这个大明名臣还需要在宦海中沉浮十几年才能展露头角,可因为之前的纪纲案发,让周忱抓住了上位的机会,此后便一直在检察院中升迁。

须知,此时的检察院可不像是原来的都察院一般只是名头响,实权不大,自从变法开始之后,检察院就成了与六部对等的存在。

朝廷上下官员,上至阁臣,下抵吏员无一不查,且更让人恐惧的是检察院的末位淘汰制,查贪腐成了一种绩效,查的越多,升官越快。

这就类似于一种吏治上的耕战制度,所有检察院官员都以查清贪墨为荣,只要你有一点趋势,这些人闻着味就来了!

更让人恐惧的是,这些检察官尤其喜欢以下克上,官位越低的检察官越喜欢盯着高官去查。

因为查一个吏员,或许积累不了多少绩效,可若是查到一个六部侍郎或者尚书,那立马就能成为检察院的明日之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