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变应变,朱棣松口(1 / 2)
对于倭国,朱棣历来都没有多少好感,尤其是在听朱高燨说了那些后世的事之后,朱棣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便是一落千丈。
之前因为听说倭国有白银之时,他甚至还升起过直接讨伐倭国的心思。
只不过是因为这两年被南边的战事牵绊,加上大明内外事情不断,所以朱棣放下了讨伐倭国的心思。
而现在,随着朱高燨的分析,他心中已然越发恼怒道:“这源义持小儿当真狂悖!”
“若是此人真有此意,那朕不仅不当接受这小儿请罪,还当下旨申饬,让这小儿知道,来日国灭,当是彼等自取灭亡!”
但他如此说着,朱高炽却暗道不对,心说自己和老四不是来商议老二老三的事情么,怎么又扯到了倭国身上!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可谓局势动荡,本来文武百官就因为大案人人自危。
若是这个时候再牵扯上对外战争,那局势只会越来越复杂,若是胜了还好,若是败了,那文武百官可就有话说了!
如此想着,他便道:“父皇,此举不妥,虽说四弟说得有理,但终究无凭无据,怎好下旨申饬?”
他一说罢,目光就看向了朱高燨,朱高燨见之,便即道:“父皇,儿臣也不建议下旨申饬。”
“因是这倭国人,最善以下克上,多忤逆,寡廉耻,申饬对高丽或许有用,但对这倭国却无大用!”
“再者,即便申饬一番,足利义持最多不过再派使者前来认罪,这倭寇的问题该存在还是存在,并无大用!”
实际上朱高燨很清楚,足利义持这小子压根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其人阴险且卑鄙。
夺位就不说了,光是对大明朝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嘴上一套,背地一套。
要不是因为现在大明国力强盛,恐怕这群小鬼子就不单是断绝朝贡和贸易了!
而在原本历程中,足利义持也是这么做的,虽然表面上恢复了朝贡,可对倭寇之事却是置之不理,导致倭寇规模越来越大。
抱着这等想法,朱高燨建议道:“儿臣以为,父皇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方可!”
“彼等欲求免罪,父皇不可因其言语恭顺便姑息养奸,倒不如招足利义持觐见,以其子为质。”
“若他同意,便算此人还算恭顺,若他不同意,朝廷就当备战以待,随时准备出兵倭国!”
“父皇须知,而今我大明要想开发黄金洲,无论往东还是往西,都少不得落脚之地。”
“这倭国虽然地势狭长,但却位于大明以东,此处若听话,那还可留之,若是表里不一,则早晚必成我大明之患!”
面对朱高燨的提议,朱高炽自是微微一叹,暗道老四好战,朱棣却是点了点头道:“老四你这话有道理,倭国地势极重,不可任其逍遥海外。”
“若他愿意顺从,自可留他在侧,若他不顺从,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言罢,他便回头对侯显道:“传朕口谕,让礼部留住倭国使者,等朕来日召见!”
侯显听得此言,当下领命而去,朱棣却又开始埋头观看各地的奏折。
朱高燨与朱高炽见之,便都一言不发,静静等待朱棣的主动询问。
只见御案焚香烟气飘飘直上,不知过了多久,朱棣方才抬起头看向二人道:“怎么,你们还在此处?”
这句话像是赶人一般,颇有几分戏谑之意,朱高燨还未说话,朱高炽便道:
“父皇,您老就消消气吧,如今老四也到了,老二老三也查了,现在又闹出了十七叔这等事。”
“满朝上下,文武百官人人自危,这样下去,属实不是个事儿啊!”
“他们人人自危?”朱棣一听这话,顿时就不高兴道:“老四刚才不是说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