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京城的变化,宗室齐聚(1 / 2)
永乐十七年三月,在耽搁了几个月之后,宁王朱权抵达了应天府,其抵达之日,朱棣派遣了镇海王朱高燨前往亲迎。
一个宁王,动用了太子、汉王、镇海王三大王爷前去相请,迎接,这几乎算是给足了朱权面子。
到了此处,朱权也就见好就收,拖着“病体”入宫拜见了朱棣,并且自请其罪,请朱棣责罚。
朱棣见之,也没有过多怪罪,只是安排其住在宫中,方便御医随时上门诊治,以免朱权再生事端。
到了此处,大明朝上百位亲王与郡王已经到了大半,实际上这一次召诸王入京,主要对象还是亲王。
亲王的数量在大明朝一直都是严格控制,朱元璋时期有二十二人,到了朱棣这里,人数反而有所减少,仅有不到二十人。
而这些亲王无一不是手握重兵,拥有话语权的宗室,所以亲王有一个不抵达,就会引起一大片的连锁反应。
朱权,恰好就是其中话语权最大的一个亲王,朱权抵达之后,剩下就只有晋王朱济熿、周王朱有爋还在称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人和朱高煦交情不错,二人都是那等行为不端之人,在历史上,朱高煦谋反之时,朱济熿就曾经参与其中,最终遭到革爵。
此时,眼见二人如此看不清形势,朱棣自是不再犹豫,因是之前召诸王入京之时,朱棣掌握了大量罪证,如今正好杀鸡儆猴。
由是当天,朱棣就颁布诏书,昭告天下晋王朱济熿顽劣残暴,毒害嫡母,软禁兄侄;
朱有爋阴告其父,谋取王爵,日前囚禁北平,蒙受天恩得复,今不思回报,诈病欺君,且有掠食生人肝脑诸不法事。
二人皆有难容之罪,并削其爵,封国撤除,免为庶人,其族用不复起,以儆效尤。
诏书一经下达,位于京城的一众宗室自是大惊失色,心想还好他们乖乖来了,若是效仿这几个亲王称病,就怕讨不得好,还要贬为庶人!
而宁王朱权见得此状,反倒安心了不少,因为本来他以为宗室入京,是一场鸿门宴,免不了削藩革爵。
故而进入京城,不如留在封地苟着,给朱棣一些威慑,让朱棣不好擅自削藩,以保自身利益。
可现在的情况确实,进入京城的无事,反倒是留在封地的削了藩,削了那些留下的,他们这些也就不好再削了,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
唯一让他感到不解的,就是朱棣既然不准备削藩,那又何必大张旗鼓的召集宗室入京?
毕竟,朱棣历来不会干些没有所谓的事情,召他们前来,一定是有什么别的原因不得不召宗室前来。
抱着这等想法,朱权索性派出他儿子朱盘烒,成天的去朱高炽府内探查消息,一来二去,这才探出是朱高燨的建议。
对于朱高燨,朱权了解得不多,只知道这是他四哥的四儿子,其人在以往名不见经传,直到两年前朱棣南巡之后,方才进入朝廷的视野。
自那以后,就隐隐成了大明朝一号风云人物,在各处搅动风雨,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眼见此状,朱权自知不熟,也不好再探,只得安心将养身体,等待朱棣召见他们。
如此一拖,又拖了半个月,这些宗室就在朝中等待,又没个居所,眼见遥遥无期,便在城中购买了不少房产。
也是因为这些宗室有钱没处花,一个个腰包里面富得流油,好不容易进一趟京城,自然不会空手而去。
宗室一出手,自然使得应天府的地价直线上升,可这时,这群闲散王爷又将目光放到了京城的证券交易所上面。
经过打听,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封地安居之时,大明朝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