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216章 杨荣上疏,西洋商路

第216章 杨荣上疏,西洋商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扩大会议进行之后,众人就开始了扩大会员的举措,简单来说,就是接触还有谈话。

其主要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人,那就是朱棣,毕竟,委员会的存在比较特殊,除了朱棣之外,其他人没啥说服力。

再者,这一次扩大的新会员都是一些老头子或者长辈,除了朱棣之外,谁去说都不太妥当。

由是委员会的扩大工作交给了老朱,朱棣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会见了朱椿、朱橚,以及解缙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中,除了两个王爷和解缙之外,大部分人都才从各地巡视返回。

去年的巡视仅仅进行到十二月,在年底,朝廷大部分官员便都回到了京城之中,要说巡视有什么作用,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毫无成果可言。

但大部分的官员,比如杨荣、金幼孜等人却都是感慨颇深,回到京城之后,杨荣、金幼孜二人便联名上书,指斥府、部、法司的积弊,指出了大明官场现行的很多问题。

其中有吏部的升迁体制问题,杨荣指出吏部升迁体制极为不合理,有的官员经过七八次考核,却没有升过一级,有的官员一下放就出任知州、同知等地方大员,轻重不论,直接下放,弊端极大。

又有户部的纳粮体系问题,有经二、三年未交的府县,有四、五年未交的府县,户部对此却毫不在意,只是下放官员去催收。

这些官员一去就是几年,有的一去几年才回来,有的一去几年不干事,干的最多的,就是贪财好色,盘剥百姓。

户部知道有问题,为了逃避朝廷罪责,却想方设法的掩饰,还伙同地方官员盗卖朝廷库粮。

很多粮食明明上报了,结果却没有入仓,而是经过几道手直接转卖,导致国库很多时候一调粮,仓库就失火。

此外,还有礼部的纳贡体系问题,凡是所有外面朝贡者,礼部都是直接往会同馆一塞,其他就不管了。

该赏赐的,礼部一直拖着,人家来觐见的,礼部同样拖着,只要不贿赂礼部官员,压根就别想办事。

礼部之外,兵部刑部自然也有问题,兵部掌兵者,尸位素餐,优游度日,兵务废驰,马政不修。

有的士兵入伍十几年,从未得过片刻休息,有的马户欠了三五年的马匹没有上交,却无人催收。

刑部更是黑白不分,是非颠倒,令人抱冤负屈,无处控诉,有的明明无罪,却要关押三五年已至十几年,就为讨要贿赂。

工部更是重灾区,地方官员拿着工部的拨款,要么不干事,要么伙同地方商人盗卖各种物资。

六部尚且如此,地方官吏自不用说,到处都是乌烟瘴气,卫所之中到处都在吃空饷,官吏耽于酒色,军伍任其空虚。

知府知州上下贪墨横行,甚至有私下凭关系卖官鬻爵之事,几乎朝野上下,已经被蛀虫驻得千疮百孔。

这一篇梳陈可谓是将大明朝的满朝文武弊病指出来了大半,就差指着这些官僚大骂了。

实则在原本历程中,杨荣也单独给朱棣上奏过这些事,可朱棣是什么反应呢,是让杨荣闷着,转交给御史提交,而后下旨申饬六部一番。

显然,在原本历史上,朱棣知道这官僚体系已经烂透了,但他也没办法,即便知道这些事情,他只能选择掩盖。

甚至为了不引起文管集团的报复,还保护性的将杨荣的奏报压了下去,交给御史上奏。

其实当这些事情交给御史的时候,奏疏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因为御史言官天生就是干这个的。

就像狼来了一般,即便没狼,御史都要搞些狼过来,现在他们有狼了,对百官的影响也寥寥无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