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220章 代价,三万兵马可灭倭

第220章 代价,三万兵马可灭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卿此言是否危言耸听了一些!”面对杨士奇的估计,朱棣沉声道:“倭国一弹丸小国尔,朕昔日北伐蒙元,也不过动兵十数万。”

“后取安南,吕宋动辄也不过数万兵马,倭国虽人口不少,战力却不彰,除少数贵族之外,哪里需动用多少兵马?”

“陛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尔知己,一胜一败,不知彼亦不知己,每战必殆。”

杨士奇坦诚道:“臣虽为文臣,不通兵事,但也略通此道,兵者最忌胜而矫之,轻视敌国。”

“诚然,陛下南征北战无往不利,然则彼等或为大明宿敌,或为大明故土,虽被异族所占,朝廷却清楚其底细。”

“故陛下每战必胜,攻无不克,乃因出兵之前,胜局就已成于陛下心中,朝廷兵马依样行事,自可得胜。”

“而后攻打吕宋,虽也不知敌情,但胜在兵强马壮,故虽有些波折,终究也能取胜。”

“以上诸地,皆合知彼之理,与之相比,这倭国则不同,其国虽自从汉魏以来便时常觐见中土,可皆是彼等学习中土,中土却与其甚少交往。”

“彼地是何习俗,有何禁忌,山川土地如何,我等皆只能从史书中寻章摘句,不能观之全貌。”

“再者,至元以来,其国便即封锁关口,不在与外界交往,虽说陛下登基之后,那源义满几次遣使来朝,可终究聊胜于无。”

“至于今日,朝廷只知道彼等百姓数百万,但具体多少,无人知晓;只知其兵不少,到底几何,无从可知。”

“更勿论兵马排布,山川地势,孰轻孰重,我天朝皆是一无所知,如此可算不知彼?”

“以愚臣之见,昔日蒙元之败,非源于其势不强,也不源于其运不加,而在于对彼方一无所知。”

“如今陛下欲伐倭国,其意已决,臣等不敢相劝,只虑不知彼而需知己,故我军军势当是越强越好。”

“故臣推断,二十万还是少的,若是实际开战,三四十万也犹未可知,如何战之,当由陛下自决!”

要说杨士奇能当二十一年首辅自然是有他两把刷子的,眼见朱棣执意要打倭国,他就给朱棣算账了。

在他算来,倭寇确实可以打,可现在打能有什么好处?别说三四十万,以现在大明的国力,就算调动五十万大军也不是很困难。

至多不过就是苦一苦百姓,凋敝凋敝民生,再耗费几年积累下来的国库余额,只要朱棣想,怎么都能灭了倭国。

可灭了倭国之后呢?就和杨士奇的估计一般,只要倭国方面坚守,这一战打个三五年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倭国是得了,大明也胜了,可两个国家却都伤了元气,大明朝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故而要从倭国找回来。

而倭国抵抗大明必然死伤惨重,伤亡就会带来仇恨,抱着这种仇恨,最终结果就是大明吃力不讨好,灭了倭国,这个地方还是要叛。

换而言之,这倭国打了不如不打,怎么决定,看你老朱自己的想法,你非要上马,那我们也没办法。

这番话说的倒是中庸,可听在朱棣的耳朵里自然还是推脱,只不过相比解缙的话语,杨士奇的这番话更委婉一些。

但委婉是委婉,其中的道理却比解缙只是强调战船不够要更能说服他一些,大明朝对倭国的了解确实不够。

皇宫里面甚至没有一张详细的倭国地图!这在打起仗来是件要命的事情,像对马岛和壹岐这种地方地势重要还好,若是深入倭国境内,就那群山阻隔,随时都可能产生变数。

而朱棣又是一个久经战阵的统帅,他很清楚不知道对方底细,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和杨士奇所说的一般,要想取胜,只能堆兵,兵堆得越多越好,用优势兵力,强行将倭国拉入拼国力的局面,将倭国耗到投降为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