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 各怀心事(2 / 2)
宴会继续进行。
丝竹声再次悠扬响起,舞姬换了一拨,跳起了欢快热烈的《丰收乐》舞蹈,试图将气氛重新推向高潮。
众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似乎方才那短暂的暗涌与摩擦从未发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与奢华之中。
但所有有心人都知道,这看似和谐热闹的中秋夜宴,实则暗藏机锋,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紧。
明月渐高,清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满人间。
盛宴,才刚刚开始!
宴至中段,酒酣耳热,正是气氛最热烈之时。
按照中秋宴的惯例,赋诗助兴的环节如期而至。
一位须发花白、德高望重的老儒生被推举出来主持,他清了清嗓子,满面红光地宣布开始。
一时间,才子文人纷纷踊跃,争相献上早已准备好的或即兴创作的诗作。
有咏月之清辉的,有叹秋之萧瑟的,有寄托思乡之情的,亦有歌颂太平盛世的。
诗词或工整,或精巧,或情感真挚,引得席间不时爆发出阵阵叫好与掌声。
几位颇负才名的秀才公子之作更是被众人传阅品评,将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
然而,几轮过后,佳作频出之余,却也难免显出几分套路化的疲态。
咏月总离不开“玉盘”、“冰轮”,思乡脱不开“莼鲈”、“归雁”,虽文辞雅致,却少了几分令人拍案叫绝的惊艳与新意。
众人的目光开始有意无意地飘向那个始终噙着淡淡笑意、摇着折扇的月白身影。
期待在无声中酝酿。
终于,在又一位士子吟罢一首中规中矩的七律后,席间的赵明兰按捺不住,清脆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间隙:“齐枫!大家都作了诗,就你还没动静呢!你可是今科榜首,今夜月色这么好,你不作一首,可说不过去呀!”
她话音落下,周子陵、徐远等人立刻起哄附和,不少倾慕齐枫才名的闺秀小姐们也投来期待的目光。
这本是一番善意的催促,可不等齐枫回应,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便从袁家席位飘了过来,是先前嚼舌根的袁家子弟袁惊鸿:
“明兰妹妹此言差矣。作诗乃是风雅之事,讲究的是心境才情,强求不得。更何况……齐公子如今身份特殊,怕是心思沉重,一时未有佳句,也是情理之中。我等还是莫要强人所难了,免得……呵呵,徒增尴尬。”
他话语看似体贴,实则字字带刺,暗指齐枫“戴罪之身”,不配亦无心情风雅。
另一袁家子弟也嗤笑道:“惊鸿兄说的是。说不定齐公子正琢磨着如何向萧大人陈情辩解,或是担忧那乾朝余孽的案子后续,哪还有闲情逸致吟风弄月呢?咱们还是自己乐呵吧,别扰了人家的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