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盐商(2 / 2)
沈万金在锦绣阁吃瘪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
盐商总会那边虽然恨得牙痒痒,但投鼠忌器,短时间内倒也不敢再明着来找麻烦。
府城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不管怎么样,齐枫在府城的风头太盛,终究还是引来了更多人的嫉妒和不满。
尤其是在文人士子圈中,一些自诩清高、看不惯齐枫“幸进”的所谓“清流”,开始暗中串联,准备在文采上打压齐枫的气焰,让他出个丑。
机会很快到来。
府城学宫为了迎接春日,举办了一场名为“春熙文会”的雅集,邀请了府城及周边州郡的知名文人雅士参加。
齐枫作为新科解元、名动江南的才子,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文会设在学宫内的“明伦堂”,环境清雅,与会者皆是宽袍博带的文人,气氛看似风雅和谐,实则暗藏机锋。
齐枫本无意参加这种聚会,但架不住周子陵和徐远的怂恿,加上赵明德也希望他能在入京前多与士林交流,便勉强前来。
他依旧是一身简单的青衫,在一众华服文人中显得格外朴素,却也格外醒目。
文会开始,无非是饮酒赋诗,品评文章。
起初倒也正常,众人互相唱和,气氛融洽。
但酒过三巡之后,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便开始出现了。
一个留着山羊胡、面色枯黄的老学究,乃是府城有名的“理学大家”,姓孙,名守拙。
他端着酒杯,踱步到齐枫面前,故作姿态地打量了他几眼,慢悠悠地道:“齐解元年轻有为,诗才敏捷,老夫早有耳闻。尤其是那首《水调歌头》,更是传唱大江南北,连京城都为之震动啊。”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讥诮:“不过,老夫听闻,齐解元似乎于经义一道,涉猎不深?尤其对朱子之学,颇有微词?须知,科举取士,首重经义,诗词不过是末技小道。齐解元若想在这仕途上走得更远,还需在经义上下功夫,恪守圣人之道,方是正理啊。”
这话看似劝勉,实则是在指责齐枫不学无术,只会写些花哨诗词,根基浅薄,不懂真正的圣贤学问。
立刻便有几人附和:
“孙老所言极是!经义乃根本,诗词不过是锦上添花。”
“齐解元诗词虽佳,但若不通经义,终究是空中楼阁,难以持久。”
“是啊,我辈读书人,当以圣贤之道为立身之本,岂能沉溺于诗词小道?”
这些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一唱一和,试图在齐枫最擅长的领域之外,找一个突破口来打击他。
周子陵和徐远气得脸色发青,却又不好在这种场合发作。